“人与青山”两不负,“好诗”自会在身旁。罗山的美,有目共睹:远观,整座山峦在缺雨少绿的中部干旱带上,氤氲着“青山含远黛,白云自空流”的意境和美景;近看,山下搬迁而来的23.5万移民,因这片绿享受着“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的闲适和雅致。而这样的美,都源于一场主动退让——罗山的全域封禁,让山上山下都得以休养生息。
退让,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也在于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认知日益完善。从吃起“生态饭”,到酿起“罗山蜜”,再到养起“美杞鸡”,“点绿成金”的精彩蜕变,靠的正是从“吃山靠山”到“不负青山”的思路转变。“绿水青山+文体赛事”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经济新活力,“罗山情”激活了村集体的“生意经”,生态养鸡的新路子打开了生态利民的新思路,也充盈了群众的腰包。都说“罗山缘聚八方人,黄河水富万顷田”,怀抱青山如何坐拥金山?罗山脚下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在“活绿”上打破束缚,在“用绿”上精准发力,才能以思路之变、创意之变点缀绿水青山,激活乡村振兴、地区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