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关注“银发一族”系列报道之二

莫道桑榆晚 “余热”更“火热”

52岁的王女士两年前从一家建筑企业退休,养老金也有保障。如今,女儿刚刚成家,儿子工作稳定,卸下生活“重担”,按说是该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候,去年春节后,王女士却在一家中介公司报了名,想寻找一份家政服务工作。

王女士的理由很简单:退休了,在家闲不住,还想找点事做。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王女士有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

据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而多数职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五六十岁退休的低龄老年人在就业“体力”和“智力”上仍有一定竞争力,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也有意愿发挥余热。

在宁夏,“银发族”再就业前景如何?如何保障重返职场低龄老人的合法权益?

部分“银发族”渴望重回职场

10月中旬,一个双职工家庭因无暇给两个孩子做午饭,急需一名家政人员,工作时间是每天10时到12时,每周休息一天。王女士与家人商量之后,接下了这份工作。

工作半个多月,王女士非常满意“重归职场”的生活:早晨去雇主家做午餐,下午则在自己家里做做家务、种菜养花,一天时间变得松紧适度。

王女士的家人理解并支持她的选择。女儿李丽(化名)说:“妈妈忙碌惯了,刚退休在家,一时无法适应,情绪低落。自从找到了事情做,她又开始‘走路带风’,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

60岁的蔡先生重返职场的原因很简单:儿子去年组建了小家庭,今年,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宝宝前来“报到”,家庭开支陡然增大。为了帮儿子一家减轻负担,原本在公立医院任儿科主任的蔡先生,退休后接受了一家私立医院的聘请,他认为,“如此一来,既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又能在经济上有所收益,两全其美。”

李师傅学历不高,明年年初即将办理退休手续,他希望退休后能找到一份门卫保安的工作,填补“空荡荡”的退休生活。

相比逐年延长的人均寿命,五六十岁的年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老”,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有工作意愿和能力。农工党宁夏区委会注意到了这一社会现象,经过深入调研,今年年初提交了《关于引导“银发族”灵活就业的提案》。“数据显示,我国60岁—65岁的低龄老人中,有意再就业的比例为62.1%,55岁—59岁的‘准老年人’中有意愿退休后再就业的比例为72.7%。”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没有宁夏低龄老人再就业人数的具体数据,但就调研结果看,很多已退休和即将退休的低龄老人都对开启职业‘第二春’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将‘想法’变为‘现实’。”

据了解,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在宁夏,‘银发族’就业人员大体分为两类,即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超龄农民工。”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李海介绍,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退休人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深入挖掘退休人员在科研、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促进科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增智赋能服务。对于部分超龄农民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宁夏二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宁夏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民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雇佣超龄农民工从事环保卫生、物业服务等工作,既解决超龄农民工经济生活方面的难题,又发挥余热,为稳定社会、促进居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老人重返职场亦有隐忧

今年年初,人社部发布了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其中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等位列前十。“大量的老年富余劳动力,恰恰能填补这些用人缺口。”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工作人员说。

“50岁左右的女性在家政服务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银川市佳贝艾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曲女士介绍,这个年龄的女性就职意愿和配合度高,对薪酬的包容度也更高。

“具有专业技能的退休老人更容易重回职场。”退休后被自治区某科研单位返聘的淘家声说,“对我们来说,再就业并不是单单为了收入,如何让自身价值发挥到最大,才是我们所关心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再就业已然成为部分低龄老人生活的新愿景。那么,现行法律关于老年人就业是如何规定的?老年人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哪些法律风险?他们的合法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即为终止。”宁夏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李伟武介绍,老年人如果退休后再就业,如果已经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就不能再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只能签订劳务合同;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一旦雇佣双方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或者劳务合同中对相关内容语焉不详,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就存在真空地带,发生纠纷的风险很大。”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保清介绍,我国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规定相对具体,比如试用期制度、书面合同、双倍工资、解约经济补偿金制度、违法解约赔偿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工伤制度等,而这些制度在劳务关系中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劳务关系中的具体权利义务需要当事人自己约定,退休后再就业人员如果不签署书面合同,一旦出现纠纷,维权会很困难。”保清说。

“只要具备个人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且用人单位愿意聘用这3个条件,‘银发族’就可以实现再就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杨毅说,需要注意的是,退休再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合同通常是参加不了社会保险的,但对于建筑行业的超龄农民工,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电子劳动合同,其信息就录入系统,并以项目参保的方式参加个人工伤等保险。

“超龄劳动者用工机制灵活,用人单位不用承担社保成本,对于企业有直接的成本优化。”宁夏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建军认为,这也是很多企业愿意选择招聘超龄劳动者的原因之一,“因此,‘银发一族’在寻找工作时,应当尽量选择能单独为他们缴纳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提高获得保障的概率。同时,鼓励老年人就业时主动购买商业保险,一旦工作中发生伤害,可通过商业保险获得赔偿,以弥补就业保障的不足,用人单位也可以为老年职工建立补充保险,降低企业的用工风险。”

发挥“余热”还需社会共同努力

李海介绍,结合新时期下“银发族”就业的新现象,我区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通过主动收集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零工信息,实时发布岗位、薪资等用工需求,构建“链式服务”,将就业登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衔接起来,通过闭环服务,提高老年人公共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同时,开发适合超龄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引导他们转型到安全系数更高的服务型、辅助型岗位。同时,鼓励金融保险机构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工伤意外险产品,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保障低、责任大的难题,为超龄劳动者再就业提供安全保障。

“即使超过了退休年龄,但很多老年人在身体、智力方面完全具备继续工作的条件,甚至在经验、技术等方面还占有一定优势,因此,超过退休年龄人员也是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耀武说,一直以来,社会上对老年人的关爱多是从“爱老”“敬老”的角度出发,认为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各方面都需要社会的特殊关照,“实际上,社会认知应按照年龄、身体、精神、能力等多方面重新定义不同阶段的老年人,合理引导有能力的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

“随着更多的‘银发一族’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将超龄劳动者扩大到劳动立法的适用范围内。”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工作人员建议,应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完善超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强度、报酬、福利待遇以及权益损害赔偿等规定,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好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应积极开拓适合老年人的岗位,为有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业帮助和学习平台;还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老年人,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淘家声说,社会各界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尊重劳动的价值体系,给老年人足够的尊重与包容。

“‘银发就业’是实现‘老有所为’的体现,社会应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看待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张耀武说,老年人有权利、有期待用最好的状态享受人生后半段赛程,莫道桑榆晚,“余热”更“火热”。

--> 2023-11-02 关注“银发一族”系列报道之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6052.html 1 莫道桑榆晚 “余热”更“火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