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忠)“我区不断拓展公证参与社会治理领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统筹公证服务资源,积极为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招投标、渔业增殖放流、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等办理现场监督、保全证据、合同(协议)、提存等公证,为推进‘六权’改革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日前,宁夏公证协会负责人王惠荣说。
近日,银川市国信公证处接到宁夏某酒庄咨询电话,称酒庄承包了一片试验区建成百余亩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但附近村民擅自占用了承包地种植农作物,在种植期间肥料使用不当引发严重病虫害,并侵袭了试验田。病虫害直接导致葡萄产量下降且口感不佳,损失严重,想通过公证手段维护权益。公证员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保全证据公证来解决问题。随后,公证人员来到种植基地,手绘现场示意图,通过拍照、摄像等方式将试验区内葡萄及其他作物的现状进行固定,第一时间出具了保全证据公证书。
去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公证法律服务,支持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减灾救灾、污染防治等领域发挥职能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充分运用公证调解、赋强职能优势,探索参与生态保护、环境资源纠纷案件的调解,并对达成的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公益法律服务相结合,积极主动为涉及环保的公证事项以及弱势群体减免公证费用。截至目前,宁夏公证机构参与生态保护类公证案件1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