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守好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做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实践不断取得新成就,推动中国事业不断开辟新天地。
任何理论创新,没有魂脉,就如无源之水,没有根脉,就如无本之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中,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思想命脉和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积极的社会理想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只有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才能回答好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才能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能丢魂失根。离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指导和理论基础,离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文化根基,理论创新就会迷失方向,犯颠覆性的错误。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神清气爽、富有活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守好马克思主义之魂,必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不停步,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之所以成功的思想秘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建立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些重要因素决定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必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守魂脉和根脉,必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贯通和融通就为我们指明了“结合”的路径,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也就成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的方向。在理论创新的道路上,不仅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注入马克思主义当中,使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能够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滋养,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从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现实感召力,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执笔:赵蓉 李小龙 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