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我们要把好的经验带回家”

——非洲国家重点媒体知名评论员和专栏作家研修班学员来宁考察实践

本报记者 杨淑琼

“从干沙滩到金沙滩,这样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

“我要把这里的经验带回我的国家去!”

“宁夏的葡萄酒毫不逊色于欧洲葡萄酒!”

……

11月1日至5日,非洲国家重点媒体知名评论员和专栏作家研修班在宁夏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实践活动。其间,共有来自贝宁、吉布提、突尼斯等11个非洲国家的37名资深媒体人士实地探寻宁夏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与巨大变化。

焕然一新的村落、宽敞整洁的道路、蓬勃发展的工业产业……一路走来,研修班学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宁夏大地上展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太神奇了,二十年前还在住窑洞、吃不饱饭,现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永宁县闽宁镇新貌展示中心,学员们在新老照片对比墙前驻足,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解易地扶贫搬迁吊庄移民、生态移民等政策。“我们国家很多人至今住着窑洞,经受着贫困的折磨,这里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喀麦隆广播电台政治部主管奥古斯丁·吉赞纳说。

在永宁县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一座座现代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新鲜饱满的番茄茁壮成长。定制的自动化系统将水、肥等生长要素精准控制,实现了“定植一次,全年采收”。“这里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很不错,番茄品质也很高,这一切都与政府的政策支持分不开,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吉布提吉通社社长艾哈迈德·阿里苏巴内说。

走进宁东会客厅,学员们通过大量翔实历史资料、实物模型等,领略了宁东基地自开发建设以来高效高速发展的奋斗历程。刚果盆地报负责人杜莉艾米莉亚·基迪萨尼甘卡玛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宁夏,宁夏的景色更加美丽宜人,工业、农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和宁夏政府的治理、人民齐心协力的努力分不开。我相信下一次来到宁夏还会看到更多变化。”

研修班一行还走进了沃尔丰酒庄等地,近距离感受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成就。“宁夏的葡萄酒真的很棒!期待看到更多宁夏优质葡萄酒走向世界。”布拉柴维尔快讯报主编居伊热尔韦·基蒂纳说。近年来,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之一,以项目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宁夏的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了58.3万亩,超过全国三分之一,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占全国近40%。

研修期间,学员们还先后走进贺兰砚传承保护基地、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体验贺兰砚雕刻与剪纸制作等。在银川文化园非遗展示中心,学员们对文创产品产生了极大兴趣。突尼斯通讯社总编辑杜哈·特里戈表示,这是她第一次雕刻贺兰砚,希望在未来能够体验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刚果民主共和国时事新闻网记者埃马纽埃尔·库赞巴·姆布安古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片神奇的土地。”

同为媒体工作者,研修班一行也极为关注宁夏的媒体行业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情况。

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研修班一行参观报史馆、党报编辑室,了解集团发展历程、精品内容策划生产传播及“三审三校”等采编流程,并与采编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学员们争先提问,纷纷点赞。

在宁夏黄河云,这些来自非洲国家的同行们认真看、仔细听,对宁夏在新媒体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在新媒体中心等区域,研修班学员们详细了解了融媒体中心的新闻采编流程、新媒体平台建设等情况。

加蓬电视台主持人马吉尔史蒂夫安德森·班赞比表示,宁夏之行带给他很多启发,回国后要在自己的国家讲好宁夏故事,也期望能把更多“宁夏经验”推介给自己的国家。

--> 2023-11-08 本报记者 杨淑琼 ——非洲国家重点媒体知名评论员和专栏作家研修班学员来宁考察实践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6861.html 1 “我们要把好的经验带回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