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种的草莓西红柿有的已经结果了,12月就能上市。”在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设施基地,村民马文忠说。11月6日,走进园艺村设施基地,240栋设施温棚整齐排列,棚内宽敞明亮,特色蔬菜瓜果长势喜人。
20世纪90年代,18岁的马文忠从西吉县移民搬迁至园艺村,住一间土坯房,四处打工谋生,一年收入仅2000元。2018年,他开始从事特色养殖,2021年又承包2栋设施温棚,近几年家里的生活水准“芝麻开花节节高”。
“草莓西红柿成熟后每公斤能卖到20元,两栋温棚一年净赚七八万元。”马文忠自信地说。虽然文化底子差,但通过学技术,他和园艺村其他移民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用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
闽宁镇原隆村,一排排砖瓦房漂亮又洋气。一大早,41岁的村民刘莉开着小轿车到立兰酒庄上班。
10年前,刘莉一家四口从隆德县移民搬迁到原隆村,全家只有2间平房和1辆摩托车。2014年,围着锅台转的刘莉走出家门到立兰酒庄打工,从一线工人干起,成长为车间主管。“我现在掌握了许多新技术,也越来越自信。”刘莉说。目前,她管理的16名车间工人,全部来自原隆村,大家都是在家门口就业。
“闽宁镇是永宁县的移民乡镇,园艺村和原隆村属于最早搬迁和最晚搬迁的两批移民。”闽宁镇镇长马晓平介绍,近年来,闽宁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移民群众收入成倍增加。2022年园艺村村民年人均收入1.6万多元、村集体收入307.8万元;原隆村村民年人均收入1.3万多元,村集体收入500万元。
近年来,闽宁镇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酿酒葡萄、特色种植养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