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新辉煌。

理论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文化自产生以来,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过程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到了近现代,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反思、反省和审视达到了空前广泛和深刻的程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在历史紧要关头,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低谷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复兴之路。这条复兴之路,也是一条文化发展的道路,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衰落,显示在其文明的衰落上。同样,一个国家的强大,同时显著在其文明的迭起。民族复兴为文化繁荣兴盛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历史上每一次的文化繁荣兴盛,都离不开一个国力强盛的王朝以及由此而来的稳定和谐的内外环境。相反,如果国力孱弱,国家必然陷入混乱局面,也就不可能孕育发展出繁荣的文化。民族复兴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建设实践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深厚的源泉,没有强大的经济力就没有强大的文化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始终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要求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历史逻辑:文化自信自强的孕育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厚底蕴,更是今日之中国在世界动荡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建基于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两种优秀文化的交融。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从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中的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充满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再到两汉隋唐时期的文化包容显示出来的高度自信;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再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这些思想一脉相承,都充满了无畏而自信的精神。正是这种高度自信的文化积淀和凝练,才形成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文化传统,铸就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个体修养的文化性格,创造了历经5000年而连绵不断、经久不衰的灿烂的中华文明。1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激荡中得到主动选择,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的涤荡、淘汰、转化、发展,其核心的生命力强大的因素被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经过不断的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交汇融合,成为我国文化的主流。历史和事实表明,只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文化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实践逻辑: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是伴随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个胜利而逐渐恢复、重建的。一步步跨越,一次次奋进,积淀了恢复自信的基础和底气。民族独立了,国家富强了,文化自然就要自信自强。党中央提出文化自信,就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的中国人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是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在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荡涤下,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文化样态更加纷繁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我们必须担当的文化责任。二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表现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对自身文化的理性认同。我们既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果为己所用,也要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在文化交流时不被对方“吞噬”。我们要大胆宣介自身优秀文化,既不自负也不自卑,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凝聚共识。要找准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的平衡点,在传承中留守住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创新创造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三是走向文化自强。文化自强表现为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立足自身文化实际,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直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地位不匹配,难以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拥有相应话语权的现实,凝聚自身力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自强之路。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外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自立自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能力和气度,实现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执笔:刘罡)

--> 2023-11-15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7703.html 1 以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