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这条通往“优、强、好、高”的向“新”之路,该怎么走?
11月17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召开全区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明确要走出一条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生态底色好、安全水平高的具有中国特色宁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链式布局 激活聚变效应
共享装备、吴忠仪表、嘉峰化工等10家自治区级“链主”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数字赋能等方式,有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成势见效,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融通发展。
天通银厦、银利电气、小牛自动化等企业突破一项项“卡脖子”技术,在“大国重器”上留下宁夏印记……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显著的特点。当前,宁夏正以链式布局激活“聚变效应”,光伏材料、储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算力等一批配套相对完善、规模优势明显、具备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已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但也要看到,我区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上还有不足。精准引进与产业链供应链关联度高、匹配性强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下大力气解决“卡脖子”“掉链子”问题,是提升宁夏产业发展“含金量”的必由之路,是坚持以质取胜打造更多工业品牌的必然选择。
“下一步,立足‘专而强、优而精、新而特’,我们将继续精准谋划一批工业产业链纵向延伸补强、横向壮大集群的优质项目,强化宁夏工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稳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处长沙宇说,聚焦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生产要素保障和新发展领域谋划,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工作体系,确保每个产业链具备一套产业链图、一套重点企业名录、一套重点项目清单、一套招商企业目录、一套创新和服务体系。
同时,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项目,新建一批市场前景好、配套性强、技术先进的重大产业项目,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效益的优质项目;围绕传统产业对标改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谋划项目,推动产业、产能、产品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建设一批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的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 增加产业底气
新型工业化之“新”,关键在创新。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59.71亿元,占全区R&D经费支出的75.2%,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40.2%,近三年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近年来,宁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明显提升。
作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我们将分类施策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搭建更多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吸引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更好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只有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好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
自治区科技厅将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支撑引领我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四大工程”,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大力支持“六新”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培养创新人才,积极引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快速成长。在企业层面,已优化整合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将持续通过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积极帮助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柔性制造,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据价值化,实现宁夏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发展。
数实融合 塑造新生优势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刻改变和重塑生产方式、产业形态。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宁夏优势突出: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双节点”,2022年全区数字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80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位于全国前列。
今年3月,自治区印发《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左右”的目标任务。
“数实融合,宁夏新型工业化的支撑才能更坚实更强劲。”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我区将加快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5G、超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企业集群,做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将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增强数据要素供给,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规上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打造一批企业级、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
宁夏正紧紧抓住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