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启示

尉迟天琪

我们乐见从办好“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的迈进,也期望有更多干部能直面基层考验,在办好“一类事”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锤炼作风、提升能力,既把工作本领锤炼好,又把群众“心事”解决好。

为群众了却一桩心事,有多要紧?

看——近日,中卫市中宁县天仁名邸小区居民黄柱宁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不动产权证时感慨道:“悬在我心头的大事终于解决了!”天仁名邸小区于2014年开工建设,期间因开发商方面原因,致使购房群众迟迟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时隔7年之后,黄柱宁的心病终于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治好了。

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有多重要?

瞧——为解决群众的 “心头大事”,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深入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蹲点督导,又组织各市、县(区)对工作底数进行再核实、再排查、再补充,截至11月15日,全区已累计解决106993户历史遗留城镇住宅“办证难”问题,并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解决历史遗留城镇住宅“办证难”问题工作方案》,创新提出10类25方面具体措施和方法路径,靶向推动“办证难”问题解决。

从为一名群众解决难题,延伸到为一个群体解决难题,再到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不得不说,相关部门这件事办得漂亮!

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解决一类问题,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范围扩大了,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开展主题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开门办教育,其目的就是要紧盯问题、靶向治疗。尤其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因为直面基层,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要解决的矛盾问题也更复杂、更具体,尤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由点及面、分类解决。倘若处理问题时,仅满足于单个问题的解决,想着尽快完成“这件事”,疏忽了从疏通单环节到打通全链条、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就会面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窘境。虽然花费了许多精力,却事倍功半,终难获得大部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再者,现实中不少问题的产生和存在都具有一定复杂性,很多问题甚至是彼此关联、相通的,有些问题一时间解决了,又可能以新的面目和形式再出现。比如,村上新发展的产业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简单地一关了之,换个新的产业发展,看似解决了眼下的问题,但忽略了查找其中的深层根源,这样是不可能全面解决问题,实现长久发展的。因而,在主题教育开展进程中,须更进一步推动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迈进。

前者是基础版,后者是升级版。要解决“一件事”或许不难,只需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深入基层打捞出最真实的声音、捕捉到最殷切的期盼,再对症下药即可。但同题共答,办好“一类事”却并不容易,它不仅考验工作能力,更锤炼工作作风。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也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来龙去脉的本领,更要有面对问题“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缺少其一,就不可能从“针头线脑”的琐碎事务中拎出线头,通过解剖“麻雀”探清问题本质所在,也不可能依靠从治标向治本转变的能力,实现整体推进、破解难题、寻求长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再小的“针头线脑”,放在具体的人身上,都关乎其切身利益和福祉。我们乐见从办好“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的迈进,也期望有更多干部能直面基层考验,在办好“一类事”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锤炼作风、提升能力,既把工作本领锤炼好,又把群众“心事”解决好。

--> 2023-11-24 尉迟天琪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9238.html 1 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