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形式主义打卡”早该叫停了

沈 琪

漫画 李雪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听闻此讯,许多学生家长们如释重负:再也不会因为忘记做安全教育平台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点名”了。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听起来也无可厚非,但为何此次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颇受欢迎,赢得众多家长点赞?其实,家长们反对的并不是安全教育这件事,而是强制性打卡的这类教育形式。

平心而论,设立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但从具体落实情况看,打卡式教育确实走偏了方向,颇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比如,安全教育的对象本该是学生,但有些学生要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么没有手机、电脑等打卡工具,操作平台不方便,这项学习任务落下来,反倒成了家长的作业。再加上强制性打卡的要求,稍有忘记,就会收到老师的催促提醒,甚至在班级群中被点名,既伤面子,又添负担,着实让家长们苦不堪言。

当然,陷于“打卡困局”的不仅是家长,在家长抱怨的背后,一些老师也很无奈。由于不少地方将打卡率、完成率与学校荣誉、教师考核直接挂钩,在此重压下,许多教师被迫传递压力,上班时间教书育人,下班时间变身“在线客服”,精力分散在无意义的任务上,疲惫不堪。

由此看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正是回应了各方的关切与期待。值得注意的是,取消打卡并不意味着安全教育的“降级”,反倒提醒我们,需要在安全教育的“升级改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明确传递出安全教育要减负提质的信号。

其实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从实施双减政策到各地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给教育松绑,减轻老师、家长、学生们的额外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但奈何许多校园形式主义仍禁而未绝,教师忙于迎检、填表、留痕,学校忙于接待、考核、评比,家长们更是被困在了各种教育类App上,帮孩子主动代劳学习打卡任务成了新常态,颇让人有越减越负之感。

现如今,减负提质、改善教育生态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期待。在此背景下,破解教育形式主义,从实际“质效”入手尤为关键。拿安全教育来说,好的安全教育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在于学校、老师的用心辅导,更在于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绝非依靠流于形式的打卡教育所能达到。唯有跳出“形式主义”之圈,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让学生能够真学真用真感受,也让家长有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才能推动各方共同携手,不断探寻更多可能性,真正实现安全教育的提质增效。

--> 2023-11-24 沈 琪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9241.html 1 “形式主义打卡”早该叫停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