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家的硒甜瓜再卖不出去就要烂地里了”

本报见习记者 张 敏 文/图

简泉村村民贺兵展示自家的硒甜瓜。

11月22日,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简泉村110国道一侧,村民王惠兰在家门口支了个小摊卖瓜。室外温度已跌破0℃,又是大风预警,王惠兰包着头巾,戴着口罩,两只手蜷缩在袖筒里,身体靠在身后的三轮车上,目光远远望着车驶来的方向。最近正是硒甜瓜上市的时候,但销量并不乐观。

当天下午4时许,远处来了一辆大车,驶离公路,停靠到王惠兰的摊位前,车上下来一名男青年。王惠兰赶紧起身招呼。

“多少钱一斤?”男青年问。

“5块钱一斤。”只见他左挑右挑选了4个瓜,说着就放到了秤盘上。

“一共63块,收你60块。”王惠兰大方地说。

开了第一单的王惠兰难掩喜色,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她的喜悦。“几天都没开张了,你们给我带来了好运。”王惠兰笑着对记者说。

“家里种了两棚硒甜瓜,现在至少还有2000斤没有卖出去,还种了一棚水果西红柿。”王惠兰说,“我家的这些硒甜瓜再卖不出去就要烂地里了。”

在简泉村像王惠兰这样的瓜农不在少数。每户都种一两棚硒甜瓜,但由于规模较小,以散户为主,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每年夏天还好,冬季卖瓜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村民贺兵算是种得比较多的,2009年他租了4栋大棚,春秋种硒甜瓜,其余时间倒茬种西红柿。

“我一般会找周边的一些水果店谈合作,自己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卖瓜的信息,有朋友看到了就会联系我。也有少量发往外地的,主要是运输成本比较高,一箱卖100元,光运费就要40元,有时路上坏了还要赔偿,实在是承担不了。”贺兵说。

“去年政府帮忙销售了6000斤左右的硒甜瓜,解了燃眉之急。但不能年年靠政府,得想一些更实际的法子。”贺兵坐在简易搭建的架子床上,若有所思地说。

“有没有试过直播带货,用抖音、快手等平台扩大影响力?”记者问。

“村里还真有一个做直播带货的,叫李莉,我把她请来讲讲。”不一会儿,李莉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地赶来。听闻记者的来意,她笑着摆了摆手,“都是自己瞎玩的。”但打开李莉的社交账号,已经有6.5万获赞,1597个粉丝。

“你这可不是随便玩玩呀!”贺兵笑着调侃,“快给我们传授一些经验。”

“我就是从育苗、栽种到结果,都会拍一些镜头记录下来,大家看着也新奇。”李莉说,不过还是熟人买得比较多。夏天自己家大棚还会开放采摘。

“这倒是一个好方法。”燕子墩乡党委宣传委员魏巧玲接过话茬,“简泉村今年要打造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好结合烈士崖的红色文化,借助简泉山泉水和富硒土地的独特资源,建设休闲采摘园,把富硒果蔬品牌打出去。”

“最近村上也在积极对接周边各大商超及有关企业,想办法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简泉村党支部书记董进华说。

大棚内暖意融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议甜瓜销售的新路子。

--> 2023-11-24 本报见习记者 张 敏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9243.html 1 “我家的硒甜瓜再卖不出去就要烂地里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