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账单: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000户以上
一线探访
“一户一策”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你好,小乐,关闭窗纱。”随着一声指令,马惠林屋内的窗帘自动关闭。
自动翻身床垫、电动窗帘、电动晾衣架、遥控灯,家住石嘴山市惠农区矿务局社区金富小区的马惠林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拥有这么多智能家居。“即便躺在床上不能动,一些基本生活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马惠林说。
“我现在感觉很知足。”2020年,因一场意外,导致马惠林高位截瘫,无法走路,只能依靠轮椅。53岁本是家里的顶梁柱,但马惠林丧失了劳动力,被认定为一级肢体残疾。“曾经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躺在床上除了脑袋能动,哪儿都动不了,家里人也跟着受累。”为了照顾马惠林,妻子吴梅兰一晚上要起夜五六次,“我不敢去其他屋睡,害怕他有事喊人时我听不见,每天窝在沙发上。”吴梅兰说,给马惠林洗澡更是一件困难的事,她无法将马惠林抱到浴室。
今年,来自党和政府的关爱,让马惠林心里暖暖的。5月,惠农区残联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家庭,根据其身体状况,居家环境和实际需求,科学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为了方便马惠林如厕,在卫生间安装了马桶扶手;为了方便生活起居,适配了自动翻身床垫,安装电动窗帘和电动晾衣架,适配遥控开关、热水器。惠农区残联还贴心地在楼道墙面加装扶手,马惠林能轻松地在家人搀扶下下楼。
“卫生间改造完的第一天,我在里面舒舒服服洗了个澡,以前因为不方便,有一年多没好好洗过澡。”马惠林说,有了智能家居帮助,妻子晚上不需要再整夜陪护。以前他出门需要两三个人抬着下楼,楼道里加装扶手后,只需要妻子在一侧扶着即可。
“自打我出意外后,没想过还能过上现在的生活。”马惠林现在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人也开朗多了。
部门作为:
强化监管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为帮助像马惠林这样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度,持续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纳入自治区政府民生计划为民办实事中强力推进,今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共有2.5万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受益,困难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这个数字背后是2.5万个负重前行的家庭,党委、政府的温暖托起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了把民生任务压紧压实、惠残实事办实办好,2022年4月,自治区残联联合自治区发改委、民政厅、财政厅等5个单位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项目执行的任务、对象、标准、原则、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残联每年都对《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对家改项目服务管理流程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自治区残联强化监管,把牢重度困难残疾人家改项目质量关,通过督导检查求实效,形成了一套常态化、长效化的精准管理机制。2023年,自治区残联针对“十四五”以来家改项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入户查看、质量评估、满意度调查、核查数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随机抽取的115户家改对象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宁夏家改项目已形成了月报告、季通报、年度定期督导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自治区、市、县三级督导协调机制,各级残联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渠道及时掌握基层家改工作进度,确保家改项目实现精准管理、有序推进。
“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政府将1.5万户家改任务确定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6项约束性指标之一,纳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帮助1万多户残疾人家庭改善了生活条件。今年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是,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000户以上。据介绍,到今年年底,将有3900多户残疾人家庭因此受益。
民声期待:
依据需求精准提升服务
“单元的台阶楼梯陡,我现在岁数大了,抬着轮椅上下楼非常吃力,希望政府能对台阶楼梯进行改造,便于轮椅出行。”石嘴山市惠农区育才社区家属楼居民程喜梅说出自己的心声。
程喜梅老伴邵合喜以前是煤矿工人,因长期在井下工作,导致双腿因风湿病变形。2010年,邵合喜突发脑梗造成残疾,只能靠轮椅行动。“他闲不住,一天总想出去几趟,看邻居下棋,去小区花园遛弯。前几年我还比较年轻,有体力搀扶他出门。今年我也70岁了,实在没办法带他出门。”程喜梅说。
惠农区通过入户访视,倾听群众诉求,对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进行筛选,把有无障碍需求的残疾人汇总成册,由各乡镇(街道)专职委员和村(社区)联络员入户访视,倾听他们对无障碍改造的诉求,充分满足家改的个性化需求,甄选每一户信息和档案,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家庭,根据其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实际需求,科学制定“一户一策”,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改造。
“邵合喜家住在一楼,出入单元有台阶楼梯,坡度较大,无法改造成无障碍轮椅坡道。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多次与社区、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进行沟通协调,在他家阳台侧面打开一扇门,改成无障碍轮椅坡道,并安装了坡道不锈钢扶手。”惠农区残联工作人员马丽亚说。
马惠林也有一个心愿。“我的身体状况需要做长期康复训练,如果自费,一年需要四五万元,家里实在无力承担。目前残联有项目支持我们残疾人去做康复训练,但这个项目的支持费用还是有点少,希望可以加大帮扶力度,让我们的身体可以恢复得更好。”
马惠林的妻子则希望,可以给像马惠林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或可以娱乐的活动中心,让这个群体的人可以抱团取暖,互相学习交流,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