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审美视域下吴忠女作家小说管窥

——以鲁兴华和瑶草的创作为例

张一博

女作家创作是当代宁夏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显著审美面向,值得学界展开深入探析,对宁夏女作家创作发展现状的剖析势必有力促进宁夏文学的整体性发展进程,对宁夏文学较好融入我国当代文学的时代大潮中不无裨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吴忠女作家的创作特色比较鲜明,其中两位女作家鲁兴华和瑶草的小说创作值得细究。

当今社会处于飞速旋转态势,鲁兴华在小说创作中,始终保持着独有的清醒。她执着地与纷扰繁复的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疏离,同时也坚持着理性而智慧的写作模式,她创作的小小说、短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作品均彰显出视野开阔,思维敏锐的特点。

《大辫子》《电梯问题》《兔冢》《一个馍的故事》四则微小说均以有限的篇幅,呈现出一幅幅人间世相的百变图景,笔涉不同层面上的伦理话题,稍显局促的文字空间却有力容纳了较大的思想含量,不时引起读者的警醒。《第N次》则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到亲情伦理上,小说讲述了一个关涉家庭内部的故事,伴随女儿的出门远嫁,母亲的情绪由初始的自豪进而陡转为后期的疯狂思念,当挂念的心绪持续生成而迟迟难以找寻到消解的合理渠道时,母亲的精神陷入一种极度紊乱当中。《林中之鸟》《旅途》又相继为我们有力昭示出人性本身充斥着的复杂属性。《猫殇》中,作家开始满怀热忱地饱蘸着温情笔墨尝试叙写出有着悲伤底色的事件,即男孩最终坠楼身亡,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反刍空间。《一九八七年的夏天》同样把书写的笔触有意延伸向了人性深处的幽微地带,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性善恶的执着与反复探寻恰巧构成了鲁兴华本人独特的文学审美世界。

与此同时,女作家瑶草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她始终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去尝试捕捉两性之间微妙的情感悸动。她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落脚在女性身上,由女性来担任,她精于挖掘那些婚姻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的女性困境,那些难以言明的女性生存境遇。她从不试图掩饰婚姻当中喑哑艰涩的一面,而是通过纤细的笔力与精微的笔触力图勾勒出婚姻内部繁复幽微的纹理,从而极力展现出女性在家庭当中处处遭受掣肘的这一横切面,给读者留下反复省思与喟叹的空间。《人往何处归》中的女主人公苏木是个平凡普通的家庭主妇,索然寡淡几乎成为婚姻中的一种惯有常态,她的隐忍谦卑丝毫未能有效阻止丈夫的婚内出轨,以及日常对她有意施加的情感压迫,女性尴尬且卑微的生存处境被作家予以倾情书写与精准描摹。

《双面人》中的女主人公名字同为苏木,该篇小说巧妙地透过苏木的视角有机转呈出人生百态,众生的喜怒哀乐皆跃然纸上、形象贴切。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还牵扯出两个重要女性值得浅谈一下,一个是风姿绰约、心地良善的白丽;另一个则是心思深沉、艰辛备尝的李月。尤其是李月,虽不是文章主人公,但却多次与苏木发生了隐秘的情感交互,她的婚姻可谓时刻充斥着惨淡与哀怨,家庭的重负仅由一名女子来承担,其困窘可想而知,她虽极力把自己包装成“李总”,企图获得社会对她身份的深度认可,但通读全篇,笔者未能感知到作者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其进行种种谴责及批判,而是试图全方位打捞起她生活中种种潜隐的真相,而恰是这人生的诸多无奈瞬间,才使她的命运走向如此殊异。与此同时,文章还着重阐述了苏木乏味无聊的婚姻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苏木与李月各自的婚姻可以互为某种镜像参照,在她们的婚姻中,男性的缺席或者种种琐屑均有机形构了她们苍白无力的生活,即使未婚的白丽,也不时受到情感迫害。因此,在李月丢失金手链的那一刻,苏木、白丽纷纷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女性情谊在文本中凸显,在这个层面上,女性情谊也可以成为解读该篇小说的一把“钥匙”。《三奶奶和她的猫》则是一个充满着人间温情的力作,虽然在这篇小说中,两性婚姻不再作为一个叙事的重要背景浮现,但对人们之间情感互动的细描仍用了不少笔墨,读来令人不觉动容。

细究吴忠女作家(尤指小说)创作中,两位具有典型性的女作家创作的小说,极力挖掘出其内蕴的丰厚审美情感与丰饶美学质素,希冀可以助推吴忠文学绵长发展。同时通过吴忠女作家作品的研究“窗口”,也从中洞察当代宁夏女性小说的研究一隅。

作者简介:张一博,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2023-11-28 张一博 ——以鲁兴华和瑶草的创作为例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9571.html 1 审美视域下吴忠女作家小说管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