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笔触延伸向人性深处的幽微地带,对人性善恶的反复探寻构成作家独特的文学审美世界。作家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疏离,同时也坚持着理性而智慧的写作模式。
古典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通灵宝玉为引且贯穿故事始终,玉文化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玉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折射出中国人美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
品读可以传世的优秀作品,如同向极具智慧的饱学之士请教,受益无穷。
然而,饱学之士并不见得有智慧。
知识不等于智慧,有知识不代表有智慧。
智慧可以令一个人成为更加通透的人,更清醒地面对世界与人生。
知识好比是世界在人的眼睛里呈现出来的图像,而智慧,则是看世界的那双眼睛。
知识是人人可以习得的,类似“形而下谓之器”,有知识的人被称为“饱学之士”;智慧是需要体悟才能呈现的,类似“形而上谓之道”,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万事万物,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有智慧的人被称为“智者”。
知识靠学,我们要努力学,从深度、广度,多维度去接触,去挖掘提升。
智慧靠悟,没有谁能直接教给我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没办法过好一生。
究其原因,不是懂得少,更不是笨,关键在于,没有感悟、沉淀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这不是终极目的,更重要的是,需用时间去验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更清楚地看人,更透彻地处事,并且从中感悟出自己前行的方向,得到智慧,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最大不同之处。
这就像我们想到一个地方,明知开车比走路快,但我们不学开车、不会开车,即便面前有一辆车子,还是驾驭不了,只能走路。如果学会了开车,并且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与技巧,就可以得心应手地驾驶,怀着愉悦的心情驶向目的地。
任何年龄,都要学习知识、增长智慧。
知识需要大量地汲取,智慧需要不断地淬炼。
以知识为径,以智慧为灯,走向生命的灿烂。
以智慧之眼,观世间万象,享受生命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