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银川市兴庆区残联牵头下,经过多方协同努力,34个可利用报刊亭摇身一变,成为惠残爱心小屋,供残疾人及弱势群体就业创业使用。
城市发展需求是动态的,有的在弱化,有的需增强,一些低效利用的存量空间,有极大提升潜力。这就提醒我们,要不断对城市存量空间进行盘活更新,在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档升级的同时,为民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废旧报刊亭变身惠残爱心小屋,就是这方面的“优等生”。一则,报刊亭逐渐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完全弃置,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留有一席之地似乎又难以贴合百姓需求。像兴庆区这样创新服务,既能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也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时代需求。二则,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与关注。把这份特别的爱优先送给残疾人群体,为他们融入社会创造更多可能,方寸之间尽显人文关怀,也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温度。
如此看来,废弃报刊亭的巧妙转身,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倘若在城市公共资源的管理上能顺应民生新需求,多一些科学规划、多一些创新服务、多一些利用改造,就能有效盘活资源,服务更多民众,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