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红寺堡:大棚绿意浓 农民增收忙

本报记者 杨 超

12月7日,菜农对番茄枝进行掐尖作业。本报记者 李涛 见习记者 李宏亮 摄

初冬,寒意渐浓,但刘思胜如往常,每天7时许便来到绿意盎然的温棚忙碌着。

50岁的刘思胜,是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光彩村村民,以前一家人靠种植4亩枸杞维持生计,年收入仅2万多元。刘思胜的改变源于2020年。

2020年,红寺堡区投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建设254栋日光温棚,主要种植黄瓜、辣椒、西红柿等4大类20多个蔬果品种,全部建成后能解决300多户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1300多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当年,红寺堡区招商引进水发浩海(吴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我们投资建设了4万平方米智能日光玻璃温棚,还有120栋大跨度的日光温棚。”水发浩海公司(红寺堡)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李琦说。

刘思胜成为水发浩海公司日光温棚的首批打工者。“刚进温棚,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刘思胜说,“先是跟着老师学,后来公司又送我们到山东学习,有了技术,我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

2022年,水发浩海公司推行“企业+产业园区+种植户”模式,产业园区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技术、化肥、农药,由农户承包温棚种植。当年,合作的60栋日光温棚产量由每亩1万公斤增加到近2万公斤,每栋温棚平均收入增加到1万多元。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刘思胜很快便尝到了甜头。2022年,刘思胜承包了11栋温棚。“5月开种,7月就卖了第一茬菜,赚了7万多元。今年,我又承包了19栋棚,全部种辣椒。”刘思胜说,“企业负责销售,我们种时多操心、多付出,就不愁赚不上钱。”

“农民不投入成本,赚得还多了,积极性也更高;企业的用工成本反而降低了,能把更多成本投入到技术上,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李琦说。

--> 2023-12-10 本报记者 杨 超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1265.html 1 红寺堡:大棚绿意浓 农民增收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