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冬季里看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

杨野河村的融融暖意

本报记者 左鸣远 见习记者 杨嘉琪 文/图

志愿者张永兵为村民理发。

俯瞰隆德县神林乡杨野河村。

村文化活动室内,村民吹拉弹唱奏响幸福生活乐章。

村民在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物品。

专人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村里公益老饭桌的爱心午餐。

“工作不仅要做得及时,还要做到前头。天气越来越冷,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的工作大家要更上心,把老人照看好,党员服务群众‘挂联诺’工作要落到实处,取暖、用电安全要注意……”12月6日,隆德县神林乡杨野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银贵在村委办公会上安排工作。

杨野河村有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938人,其中外出务工344人,常住人口567人,60岁以上人口177人,残疾人64人。2021年,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较多的现状,杨野河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下设公益老饭桌、红色放映室、爱心洗衣房、爱心理发馆、文化活动室、残疾人康复站等,惠及全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舒心,让子女放心,在党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杨银贵说。

记者来到杨野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还未进门,就被墙面上的“老人之家”彩绘所吸引。门口张贴着各个活动室的开放时间,爱心洗衣房和爱心理发馆1个月服务两次,其他活动室每天都正常开放。

村里的养牛户张永兵变身志愿理发师,为村民理发。张永兵说:“之前在家里一直给老人理发,现在这门手艺可以帮助全村的老人了”。

中午,公益老饭桌准时开饭,午餐是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杨银贵介绍,公益老饭桌以非营利模式开展,为村上65岁以上且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现在平均每天到老饭桌吃饭的有14人。

近年来,通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创新开展党员服务群众“挂联诺”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杨野河村村民的生活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1年,杨野河村党支部获得“固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如今已是“五星级”党支部。

支部带头强有力,村民生活有奔头。杨野河村以“五星级”党支部创建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肉牛养殖、青贮玉米等村集体项目,让村民日子过得更红火。

--> 2023-12-12 本报记者 左鸣远 见习记者 杨嘉琪 文/图 “冬季里看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1540.html 1 杨野河村的融融暖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