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18日,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数字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应用,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工作群组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公共事业单位提供管理服务,以及支撑办公、管理、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机关履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作用,提高数字政务管理服务效能,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统筹,防止加重基层负担。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务应用程序是指各单位开发建设,或依托各类互联网平台搭建,运行在移动智能终端上,为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服务,或为内部工作人员办公、管理、学习提供支撑服务的应用软件,包括移动客户端、小程序、快应用等。政务公众账号是指各单位在互联网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工作群组是指各单位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用于工作、学习、管理的网络空间。
意见共16条,包括总体要求、强化建设管理、强化使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强化组织保障五个部分。
其中,在强化使用管理方面,意见明确,政务公众账号的推广使用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不得作强制性要求。在工作群组中,不得脱离工作实际强制要求打卡接龙、即时响应,不得随意摊派任务、索要材料。不得滥用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的关注点赞、转发评论功能,不得将其作为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的依据。
意见印发后,将如何抓好贯彻落实?对此,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网信办将会同相关单位建立健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发现、案例移送、责任协同等机制,用好用足专项整治、技术监测、典型案例等工作成果。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