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创新洼地”到“宁夏智造”

——宁夏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本报记者 马 越

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年宁夏R&D经费支出规模达79.38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8位、西北第2位、沿黄九省区第1位。

从曾经的“创新洼地”、西部欠发达地区,到鼓足干劲、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新高地,宁夏以创新驱动激发新动能、成就新变化、孕育新发展。

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海波的梦想是坚持技术创新,使银利电气的技术水平走向行业巅峰。如今,这个梦想在技术团队的努力下,已成为现实。

如今,银利电气生产的电子磁性器件伴着神舟飞船一起升上太空,助力高铁动车联通东西南北,陪着新能源汽车跑遍神州大地……靠在创新路上一次次突破“卡脖子”技术,银利电气用创新助力中国速度,也用实绩擦亮了“宁夏品牌”。

“每一次挑战,我们都全力以赴。创新无止境,要做,就做最优。”12月20日,回顾多年创新历程,焦海波这样说。

“领跑”,是创新的终极目标,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位于石嘴山市的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展厅内,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关于企业立足宁夏创新需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故事。

“公司能实现发展,主要在于立足产品革新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将劣势转化为领跑优势。”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小宁说,宁夏的区位环境,决定了与市场距离相对较远,但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弥补劣势、掌握核心科技,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

如今,维尔铸造研发生产的高铁枕梁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型号的高铁列车和动车上——这是企业从零起步,依靠创新实现高铁技术国产化的可喜成果。

同样的故事,在宁夏的科技企业和培育孵化平台上演着。它们中,有的百炼成钢,成为享誉行业的“单项冠军”,有的深耕细作,在海内外市场“开疆拓土”,成为宁夏技术创新的生动缩影。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将宁夏打造成为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积极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自治区实验室,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倚仗,是产业坚定发展自信的最强底气,是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企业研发经费比重达8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全区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09家,占比41.2%。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23年11月,全区科技成果登记数达到1220项,同比增长112.54%;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8.96亿元,同比增长116.82%;技术合同登记数达到3960项,同比增长72.85%。

数字背后是变化,更是希望。近年来,宁夏企业围绕“六新六特六优”等重点产业需求,产出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其中,超大口径调压装置关键用阀成为中俄输气管线“超级工程”的关键设备、高压交流快速真空开关开发应用、2000万吨智能综采输送装备……一系列优秀科研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留下了“宁夏智造”的闪亮名片,成为宁夏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 2023-12-21 本报记者 马 越 ——宁夏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3029.html 1 从“创新洼地”到“宁夏智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