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宁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民生,呈现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7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600元、17790元,分别增长6%和7.6%,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
稳增长调结构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走进中宁县百兆瓦级地下储气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机械轰鸣、设备运转、人员忙碌的建设场景。“该项目总投资8.6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188亿千瓦时,可满足近10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创造税收4500万元,将有效促进新能源产业链健康发展。”大唐中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鸿飞说。
中宁县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围绕“六新”产业延链补链,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3个,铭岛再生铝、宁创高精铝板带箔、卓工光伏管柱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明阳智慧能源产业园、杞福源枸杞精深加工等19个项目有序推进,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8%。紧扣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支持引导冶金、建材等企业加快推进“四大改造”,实施技改项目26个,仓满全自动钢桶等21个项目达产达效。协调推进爱特云翔智慧科技产业园、和光新材料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6.08亿元。
走进中宁县智慧科技产业园,只见4.4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超算中心、控制中心主体工程等一期项目已经建成。“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安装1.2万台机柜,将推进中宁县数据存储、智能物联产业、区块链和智能硬件生产制造等高科技产业聚集。”中宁县智慧科技产业园负责人说。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宁电入湘、佳洋光伏发电、泰源储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促全球首套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开工建设,爱特云翔智慧科技产业园(一期)基本完工,新增和光新材料、天元化工、铭岛科技等5家规上工业企业,宁创科技获评自治区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
坚持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为导向,全县共计争取资金41.4亿元,实施重点项目两批145个。扎实开展争项目、争资金、争示范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101批次,大唐中宁共享储能电站、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等60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地实施,到位资金68.4亿元,同比增长24.1%。
扩规模提质效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拿出利润的20%以上开展枸杞深加工技术创新和研发,全力打造中宁枸杞健康食品高端制造体系。”宁夏华宝枸杞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方舟介绍,先后研究开发了“具有解酒护肝功能食品”“具有视功能保护作用的枸杞子高值化产品创制与作用机制研究”等30余款深加工复配产品。
聚焦“百年枸杞·千亿产值”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六大工程”,中宁县全力构建“四大体系”,新植、改造枸杞基地3.1万亩,创建自治区绿色丰产示范基地19个。持续实施“育龙计划”和“小升规”行动,出台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16条政策措施,加快枸杞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建设,实施枸杞深加工项目3个,杞福源、美杞赋鲜锁鲜枸杞2个项目投产达效,提标改造枸杞市场标准仓储设施2.2万平方米。
开发中宁枸杞硬枝扦插、枸杞干果加工等4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成立中宁枸杞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中心,建立3个枸杞高标准培训实操基地,已累计培训技术人才6000余人。“持续深化劳务协作、加大政策支持、拓宽招工渠道、提升劳动技能,直接带动县区内外劳动力10万人次从事枸杞采摘,群众务工收入达6.5亿元。”中宁县人社局负责人说。
成功举办第六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促成购销协议29个,签约资金15.8亿元,签订招商引资框架协议22个,签约资金91.46亿元;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14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98.19亿元。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6.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万亩,62.8万亩粮食颗粒归仓,全县奶牛、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8万头、13.7万头、85.7万只;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枸杞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功能持续完善。成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综合示范县,预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8.5%。
抓融合拓市场 第三产业多点开花
聚焦“六优”产业,中宁县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增容扩量、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县城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8个乡镇商贸中心,县域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扎实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鼓励全县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42场次,发放消费券421.5万元,拉动全民消费1.5亿元。
“通过引进企业将黄羊古村落打造成为集文旅观光、研学写生、美食康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旅游区,不断为村民开拓更多的致富之路。”余丁乡黄羊村党支部书记郭恒贵说,每年村民务工创收300余万元。该县聚焦“中宁文旅 杞止所见”特色品牌,发布“引客入宁”优惠奖补措施,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大漠拉生态旅游区、“枸杞酒庄+枸杞养生体验馆”等项目建设,开展“枸杞之夜·魅力杞乡”专场演唱会、枸杞文化一条街亮灯等系列文旅活动,今年各旅游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68万人,同比增长42.6%,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33.7%。
“今年‘双十一’业绩比去年翻了一番,枸杞线上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宁夏杞三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直播组组长殷文婷说。以短视频创作、直播脚本撰写、场景搭建等实操技能为主,孵化培育本土“新农人”。今年,中宁县在石空、大战场、恩和等乡镇累计开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培训13场次,培训681人次。建成投用15个乡村电商直播中心,采取“人、货、场”三位一体的电商营销模式,引导带动群众以“直播+短视频”的形式,助力当地农产品火爆“出圈”。
充分发挥中宁县云上杞乡电子商务直播基地和华宝2个自治区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平台优势,直播交易额达6.18亿元。全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07.1亿元,同比增长7.2%。坚持“扩大外贸增量”目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全县进出口额达到8.3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3%。
补短板强弱项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今年新校区建成投用后,班额由60人降至45人,老师分配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了。” 中宁县第一小学副校长高晶说,解决了中宁县第九小学、中宁县第十小学等县城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聚焦教育质量提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顺利通过教育部“互联网+教育”评估验收。加快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特色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衔接项目83个,发放小额信贷7528万元,兑现到户资金673.7万元,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达到14869元、15140元,分别增长13.4%和27.1%,实现“两个高于”目标。全力推进“六大提升行动”,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8.6%。努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就业创业格局,城镇新增就业51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66万元,培训技能人才1.6万余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今年政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惠民工程,一揽子解决了墙体保温、道路维修和上下水等难心事,让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感。”宁安镇丰宁社区居民徐坦说。该县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棚户区改造400套、老旧小区改造41个,更换路灯6000余盏、新增停车位4000余个、改造雨污分流管网14.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项目238公里,改造农村危旧房151户,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2个、提升村24个,
兜牢困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网,发放城乡低保、分散特困、孤儿津贴等各类补助资金1.3亿元,设置流浪乞讨爱心救助点300余个。实施“塞上乐龄大学”项目,免费提供“8助+N”养老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316户。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全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270元,城乡居民医保累计参保缴费281046人。
治污染优生态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国省主干道路绿化改造、南山义务植树基地、中部防沙治沙、未成林补植补造、生态经济林建设5个重点项目,河段防洪隐患进一步消除。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消除重大事故隐患31条、一般隐患2.1万余条。坚持“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实施空气质量精细化监管、兴尔泰全封闭式钢结构大棚、农村污水管网治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等重点项目,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3%,主要河湖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中央、区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序整改。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清水河中宁段防洪治理、张裕沟治理、红柳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3.4万亩。“抓紧抓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一河三山’分布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进行修复治理,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个,修复治理废弃矿山498处,修复治理面积2.09万亩,完成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图斑整改2827个。”中宁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通过整合农村污水处理站的数据资源、通讯资源、网络资源,建立起集生产运营及服务于一体的污水信息化平台,可实时对5个污水处理站、3个提升泵站、73座集污池以及14770座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智慧化管理运营。”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负责人介绍。
深入开展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完成17条黄河支流、重点排水沟沿线排污口全面排查,城镇、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41.04%。突出抓好固危废污染源头管控,完成12家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整改,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91.3%,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设施配套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