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中宁: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华杞乡,康养中宁。

体教融合“一路生花”。

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中宁县“六权”改革交易专区。

政银合作破解融资难题。

政务审批跑出便民服务“加速度”。

科技赋能枸杞产业升级。

凝心聚力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

今年以来,中宁县紧紧围绕“打造改革开放热土”战略目标,严格对标中央以及自治区、中卫市党委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安排部署,探索符合中宁县实际、具有中宁特色的改革之路。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改革交易扩规增量,山林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改革有序推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等试点改革成效初显,文化旅游、教育领域、医疗卫生体制等专项改革蹄疾步稳,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引领创新的生动局面逐渐形成,改革“关键一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提供强劲动力。

■ “六权”改革激活资源市场新活力

中宁县持续深化“六权”改革,营造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纵深推进、积厚成势的改革氛围,构建资源要素确权到位、权能有效、定价合理、入市有序的工作体系,搭建全区首个“六权”改革交易暨农村产权交易专区,推行确权登记、统一发证、在线交易“一站式”办理,实现“六权”改革确权融资、农村产权颁证流转等服务全部归集,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活力。

——用水权改革聚焦“节水增效”。完成86家工业用水确权、62家规模化养殖企业确权,农业用水确权到支渠斗口。深入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干渠改造和信息化提升项目,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建成高效节水农田45万亩,农业节水总量达1亿立方米。完成用水权交易3笔450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13.4万元。实行工业用水权有偿取得,累计征收工业用水权有偿使用费608.9万元,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65万元,收储8家企业富余水量68.83万立方米,再配置工业用水权144.7万立方米,初步达成用水权质押贷款意向1100万元,经济杠杆有效激发企业节水内生动力。

——土地权改革聚焦“盘活增值”。将70余套空置房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打造红梧村劳务驿站,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新模式。通过经营流转、商业拍卖等方式,探索推动国家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资源变资本”,推进黄羊村等10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260万元。开展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宗747.6亩,采取预告登记、限期开发、征收闲置费、无偿收回等方式,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1宗549.9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3658.6万元。

——山林权改革聚焦“植绿增绿”。全面完成26.7万亩的林地调查,探索国有荒山荒地林权类不动产确权登记,加快林权确权颁证力度,目前已颁发不动产证66本近4万亩。建立完善“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金融支持枸杞产业服务机制,探索采取产权抵押、差异化授信、信用担保等贷款方式,为龙头企业、群众等社会主体办理山林权抵押贷款5850万元。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投资林业,打造太阳梁乡万亩高标准桃产业示范基地,建立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得效益、政府得生态。

——排污权改革聚焦“降污增益”。全面完成65家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确权,力促企业主动降污增益,控能增产、减碳增汇。完成宁创科技等5家公司排污权交易,实现交易额33.6万元;组织和光新材料等4家企业开展新增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扩规增量取得新进展。用能权改革聚焦“控能增产”,成立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用能权改革安排,制定《中宁县关于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 提高能源要素配置效率的实施方案》,稳妥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和资源有效配置。

——碳排放改革聚焦“减碳增汇”。探索碳汇林与山林权改革、植绿增绿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碳汇林建设与碳汇交易有效衔接。完成南山森林公园碳汇林种植2000亩,规划建设碳汇林基地6万亩,扩大全县林草资源碳储量,加快“双碳”目标进程。探索开展林业和草原碳汇行动,通过确权颁证、质押融资等方式不断为林木扩权赋能,完成全区首单商业性林业碳汇价值保险,开启商业保险认定碳汇价值先河,持续提升林草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重点领域改革点燃发展新引擎

中宁县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巩固重点领域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继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结合县城社区治理特点,制定了《宁安镇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办法》。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内部物资调剂制度和固定资产惩戒制度,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选聘财务专家、法律专家,聘任外部董事,健全运行机制;建立概算编制、方案设计、招标管理等一体化机制,严格控制购进成本,稳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设立综合办公室、财务、人力、业务、药械、医保等部门,实现‘一办七中心’统一管理,设立远程会诊、慢特病管理等9个业务中心,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9个质量控制中心和后勤供应等3个供应保障中心,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打通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的堵点难点痛点。”中宁县医疗健康总院负责人说,全面推动公立医院综合医改,严格落实“一升二降五控”措施,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效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探索试点创新,积极推进余丁乡农村社区议事协商改革工作,努力促成议事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乡村议事协商新局面。不断提升中小学体育特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覆盖率,构建体教融合新体系,争创全区体教融合示范县,《中宁县体教融合破解“小胖墩”“小眼镜”顽疾》等教育领域改革经验在《宁夏改革动态》《半月谈》等媒体刊发。

■ 试点改革开辟创新实践新路径

立足县域实际,中宁县力推试点改革,多领域尝试、多点位突破,实施国家和自治区试点改革15项,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推进国家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制定相关政策办法,统筹安排用地规模、布局、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等,合理把关规划布局和产业门槛,搭建适用于中宁县的城乡建设用地交易方式,采用拍卖、挂牌、租赁和作价入股等方式公开出让,保障农民权益,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在村上建起全县首个网红孵化基地,让我们的牛羊肉、枸杞等农产品,从直播间卖向全国。”大战场镇石喇叭村党支部书记韩兴龙说。该县通过数字赋能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和业态,抢占“网红经济”新赛道,打造消费流量“引力场”,带动当地农特产品乘“云”而上收金揽银。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成商贸中心9个,新增升规上限服务类企业14家,培育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7.1亿元,同比增长7.2%。

持续推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全县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再创新高。打造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机制,探索联合合作方式和科技应用路径,培育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基地和创新组织,形成创新模式,树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行业标杆。推动“数字供销”示范县建设,借力自治区“供销大数据应用平台+农事服务平台+聚合服务平台+数字社区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

“我们整体规划建设了接待展示区、农业综合区、文化休闲区、休闲度假区、果园养殖区、拓展活动区6个功能分区,布局景观长廊、酒吧街、枣工坊、精品民宿等34个景点,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各种需求。”中宁丰安屯旅游度假区负责人说。该县围绕“枸杞+旅游”着力打造沿黄枸杞康养度假区,加快推进黄羊古落、丰安屯等项目建设,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巩固“农业+文旅”互动发展模式,推动景区成为展示中宁县改革开放成果的大平台。

■ 政务服务构建重商亲商新格局

制定出台《中宁县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和《中宁县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政策保障。定期召开企业诉求恳谈会、信贷资金签约会,准确掌握民营企业需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宁县发展蓄势聚能。

依托“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扎实推行“证照分离”“一照多址”“简易注销”等多项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3小时办结,当日办结率达100%。采取“人盯项目”“一项目一专班”模式,对全县159个重点项目进行“保姆式”帮办代办,可为建设单位节约50%申报时限。“142项事项下沉乡镇、13项事项下放园区、42项便民事项就近在村(社区)办理,网上可办事项1236项,网上可办率达85%。75项事项‘零材料办’、72项事项‘一证(照)通办’、107项覆盖企业和项目的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3%以上。”中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何彤说,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

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狠抓重点项目攻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R&D经费投入2.51亿元,较上年增长132%。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批建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13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入列首批自治区创新型县。全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55个,争取项目资金1428万余元,为2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宁科贷”6500万元。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1个、高端专家61人,建成人才培养载体43个。

强化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深化“政银担”“政银企”合作模式,科学把脉、精准会商,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保障企业资金需求,为企业助力,为发展护航。今年为36家企业协调解决资金需求16.11亿元,累计实现减税降费5.33亿元,兑现惠企资金3.1亿元,惠及企业2.7万家。为企业应急过桥提供便利,累计帮助枸杞企业转贷57笔2.3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开展无本续贷、税易贷等业务,持续扩大信贷规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新办市场主体3474户,同比增长17.68%。

--> 2023-12-27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3697.html 1 中宁:深化改革释放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