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感悟经典 开启智慧

——读《了凡四训》有感

□ 悟 凡

曾国藩被近代很多知名人士效仿、推崇,他被世人认为是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个完美人物,其家族也历经多代而不衰。曾国藩曾将《了凡四训》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据说曾国藩读完这本书后,充满敬畏,将自己的名号改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这本书中袁黄先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意。

《了凡四训》又名“了凡训子书”“训子言”“了凡诫子文”等,是袁了凡撰写的一部具有劝善性质的家训著作。全书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分别来自袁了凡不同时期的著作。其中,“立命之学”是他晚年为训诫儿子而作的《立命篇》,“改过之法”与“积善之方”是他早年著作《祈嗣真诠》中的两篇“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而“谦德之效”则取自他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书中袁了凡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子孙命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要行善积德,勇于改过。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百年来传诵不衰。

《了凡四训》第一篇讲的是了凡先生由被动认命到主动改命的转变,而改命的前提是要先立命,故本篇名为“立命之学”。第二篇教导世人改过有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同时告诉世人要真正改过须发“三心”,分别为:耻心、畏心、勇心,因此本篇名为“改过之法”。第三篇通过列举大量事例,阐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对于何谓真善、至善做了充分的论述说明,并将善行分门别类一一展开论述,故本篇名为“积善之方”。最后一篇告诫世人要谦虚谨慎,恭敬卑下,虚己待人,并列举事例加以论证,因此本篇定为“谦德之效”。

《了凡四训》是一本值得世人反复阅读的人生智慧书,不仅让人百读不厌,而且越读越有味道,该书从儒道释三个角度,讲述了袁黄先生改造命运的故事,受到后世学者的广泛推崇。学习这部经典,可以开启诸多人生智慧,在此分享个人三点感悟,愿助开启世人智慧起抛砖引玉之用。

感悟一:愚者认命、庸者拼命、智者改命。父辈常告诫我们: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也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一句口头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人将我们传统的命运观总结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确实很重要,但“命”又让很多人无可奈何,所以有人不禁感叹: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是读懂《了凡四训》以后,世人就会发现,原来命运不仅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是可以越改越好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感悟二:要将命运向好的方面去改变,就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开启人生智慧。《弟子规》里说: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改造命运首先应该断恶,要真正能够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即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如何改过。《了凡四训》教给我们非常实用的改过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且落实到工作生活待人处事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世人不愿意去改正过错,大多是拖沓和畏难退缩的缘故,所以我们一定要生发勇猛之心,对待小的过错,就像肉里有刺,要赶快剔除;而对待大的过错,就像被毒蛇咬了指头,要赶快斩断手指,不能有丝毫迟疑。

感悟三:不要做物质和欲望的奴隶,要领悟舍得的辩证法,懂得德本财末、舍财作福的道理,即所谓: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太上感应篇》里说: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大学》也有类似的劝谏: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众所周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向的激励就是厚德才能载物。这些都告诉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可以分为吉财和凶财,凶财凶入必凶出,不仅这些财保不住,而且还可能伴随杀身之祸,或者牢狱之灾。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因果抱持足够的敬畏之心,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深信“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因果法则,以一种乐天知命的达观心态对待进退荣辱,甘于平凡,却决不甘心平庸。

最后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此篇分享和感悟。春秋时期的公仪休曾任鲁国宰相,特别喜欢吃鱼,很多人争相买鱼相送,他一概不予接受,家人不解其原因何在,公仪休就说出了一番与现代辩证思维完全吻合的人生智慧,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如果一时接受了,虽然眼前暂时能吃上鱼,但可能将来永远都不再有鱼吃,只要不随意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不会因为迁就别人而违背法律招致罢免,才能保证只要想吃鱼就随时能吃到鱼。

--> 2024-01-02 □ 悟 凡 ——读《了凡四训》有感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4284.html 1 感悟经典 开启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