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近年来,固原市原州区扛起抓党建促乡村组织振兴的责任,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在建强支部堡垒、抓好干部队伍、激发产业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组织力凝聚发展合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如今的原州区,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美丽乡村日新月异,各类人才“百花齐放”……一幅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和美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片沃土上徐徐铺展开来。
建强支部“桥头堡” 夯实乡村振兴基本盘
近日,走进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肉牛养殖场,标准化牛舍干净整洁,饲草、工具等整齐堆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饲料。“园区建成后,家里养的十几头牛都放到这里集中饲养,解决了牛粪乱堆乱放的问题。”村民马吉全说,“出户入园”后家里没了异味,生活环境舒适了。
2021年,原州区协调各方资金投入3000万元,在安和村建成占地106亩的集养殖圈棚、青贮池、饲草料棚、防疫消毒室、堆粪场、活动场等为一体的高标准“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场。同时利用养殖场空间资源,架设光伏板2.2万平方米,额外创收17万元。
安和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晓琴介绍,养殖场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养殖方式,与邻村金轮村联营,实行统一养殖、统一粪污处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五个一”管理模式,创出了联农带农、促进各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安和”经验。
在村党总支牵头下,头营镇杨郎村探索形成“支部+行业”“支部+园区”“支部+协会”模式,建立铸造酿酒业、种植业、奶牛养殖园区和养鸡协会4个产业党支部,形成“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创办齐力种植等专业合作社14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形成稳定带富的增收机制。
近年来,原州区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推行“联合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冷凉蔬菜、肉牛养殖等产业链上建立联合党委4个、产业党支部8个、党小组36个,实行工作联动、产业联育、发展联抓,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原州区按照“六好”标准打造示范点40个,创建党建示范村124个、示范乡镇10个,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落实村级小微权力,成立基层治理功能型党支部14个。创新实施驻村干部“片区”交流机制,划定小片区20个、大片区4个,采取“党建+驻村工作队+发展产业”模式,开展跨乡镇、跨县互学活动,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同时,着力打造“微网格 大服务”党建品牌,按照组织高效、全面覆盖、便于服务原则,划定大网格14个、小网格189个、微网格1209个,通过建网格、明网责、办网事、考网绩工作法,深化拓展“挂联诺”活动,明确网格员落实9项服务事项,积极探索“四张清单”,形成“一名网格员+N名党员+N户群众”的党群服务网。通过“微网格”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代办事项600余件、服务群众小微事项1.8万余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推动服务群众触角向基层一线下沉。
培育基层“领头雁” 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
2023年12月26日,原州区开城镇彭庄村一排排包裹严实的蜂箱引人注目,打开蜂箱上层层包裹的覆布,每页蜂巢框上满是金黄诱人、晶莹剔透的蜂蜜。“村上一共有200余箱中蜂,预计年收入16万元。”彭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和语气里难掩喜悦。
2018年,杨建和当选彭庄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搞点什么好呢?”经过多方考察,杨建和与村“两委”班子决定利用青山绿水、植被茂密的自然优势,发展中蜂养殖业。
“刚开始不懂技术,收入不好,最后通过考察、培训学习,收益一年比一年好。”杨建和说,村上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蜂产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蜂技术水平,提升蜂蜜质量,让“彭庄蜂蜜”的牌子亮起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原州区通过高质量发展党员—储备后备干部—选拔村干部—培养村党组织书记接班人“四步梯次法”,锻造“双好双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鼓励后备干部在带动村级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上走在前、做示范。村“两委”换届前,从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等青年中储备435名后备干部。换届中,221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28名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2022年,原州区新储备的444名后备干部中,致富带头人占61%。
黄玉孝是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的香菇种植带头人。2016年,他引进7000棒菌棒,获利5万元。2017年,黄玉孝当选村委会主任,他综合考虑环境、材料、劳动力等因素,决定将香菇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引进,带动全村共同致富。
从菌棒选材到配料、设备配置,黄玉孝种植香菇的技术日渐娴熟。今年,上黄村引进“七河八号”“七河九号”新品种,并完善配套设施,建成香菇烘干车间,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同时,辐射带动河川乡骆驼河村、寨洼村和母家沟村发展香菇产业,带动全乡1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原州区坚持高标准选人与多渠道引人有机结合,综合考量政治素质、发展势头和带动能力,采取“四个一批”方式,累计培育产业带头人1682名。按照年收益50万元以上、15万至50万元、5万至15万元划分A、B、C三类产业带头人,纳入信息库动态管理、精准培养。对年创收50万元以上、带动10户以上村民年增收2万元的致富带头人,率先纳入后备干部队伍。
原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682名产业带头人中,有313人创办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联系带动1.8万余户6万余名群众发展各类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头雁”带动效应明显。
原州区全面推行实施“导师帮带制”,从11个乡镇、148个村中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足、工作作风实的老业务、老乡镇、老支书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中选聘导师201名,采取“乡带村、老带新、强带弱”等方式,结对帮带年轻干部、新任职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带头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负责人等共347人,“面对面”“手把手”帮带村干部提升能力素质。
2023年以来,原州区聚焦政治引领和带富能力双提升,采取观摩学习、导师帮带等方式“育”,按照发展党员、储备后备干部、选拔村干部梯次方法“培”,把弱的培强、强的培优、优的吸收为村干部,共将778名产业带头人发展为党员,实现“选、育、用”有机结合,多举措培育乡村振兴“领航人”。
深耕乡土“人才田” 点燃乡村振兴助推器
近日,原州区彭堡镇彭堡村的宏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樊永宏正透过一块电子大屏幕实时观察各个鸡舍的蛋鸡生长情况。
58岁的樊永宏是彭堡村农民,1997年开始养殖蛋鸡。2009年,他成立宏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蛋鸡养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宏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金融信贷、鸡苗引进、鸡蛋收购、技术培训、粪污处理等“七统一”基础上形成了“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养殖模式,带动168户农户养殖蛋鸡60余万只,社员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从单打独斗的养殖户到成为村上产业带头人,从土专家到有职称的高素质农民,樊永宏怀揣科技兴农的信念,带领乡亲们蹚出一条蛋鸡养殖致富路。近日,他收到固原市颁发的农民高级农艺师证书。“高级职称的身份让我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钻研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带领更多村民致富。”樊永宏说。
“科技特派员在基层以现场示范、面授交流、引领示范、创新服务等方式,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带动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乡土人才,使农民真正学到自己所需的科技知识和创业本领,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走上致富路。”原州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科技特派员推广新技术63项、引进新品种81项、转化技术成果23项,服务农户1780户,开展技术服务640次、培训农民5531人次,带动群众就业908人,培育科技示范户194户。
自2002年自治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以来,原州区涌现出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由最早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科技特派员,扩展到现在从退休科技工作者、农村乡土人才、外来人员、民营企业家、退伍军人等中选派,服务方式也从最初的提供技术服务、零星创业,转变为法人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
为挖掘和发挥乡村本土人才优势,原州区积极搭建平台,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农民“田间学校”,把新品种引进种植展示、新技术推广使用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并配备专职农民辅导员、专职培训教师。通过集中理论培训和各生育期实操学习,为姚磨冷凉蔬菜、大店养蜂等产业基地培育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田秀才”“土专家”20名。
近年来,原州区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巩固建设农民“田间学校”22所,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移民致富提升培训班48期,培训2600人。新增农民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44家,累计备案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11家、家庭农场280家,辐射带动农户4.2万户。
激发产业内生力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2023年6月,载着200头育肥牛的车辆陆续抵达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益农养殖示范基地,防疫卫生消毒后,育肥牛统一住进了村集体新建的牛棚。
中河村同小沟村、曹河村等6个村共同购进育肥牛,“联盟村”共同参与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将有养牛技术和经验的优秀人才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发挥村级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让更多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中河村益农养殖示范基地争取社会化养殖服务项目,同原州区9个乡镇近千户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签订服务合同,统一配送饲草料5800吨。
中河村5名村干部各入股10万元,带动40余户移民签订入股协议,吸引周边5个村入股590万元,村均分红10万元。蒋河村驱动肉牛养殖、特色种植和传统制醋业“三驾马车”发展集体经济,带动9个村入股875万元,年均经营收入130余万元。
原州区打破乡镇边界,以“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乡与乡联手、村与村联合”的发展思路,选优配强班子成员,制定议事规则和参股分红办法,实行工作联动、产业联育、发展联抓,创新探索“跨村联营”村集体经济抱团合作模式,放大“组织跨村建、产业跨村育、能人跨村带”优势,走上了党建共同体引领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杨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90.3万元、和润村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蒋河村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30万元……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原州区“跨村联营”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交出的喜人答卷。
原州区以头营镇蒋河村“跨村联营”、中河乡中河村“小村联盟”、三营镇安和村“出户入园”等有效模式为切入点,以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各联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成员,分别成立4个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党委,制定议事规则,明确联合党委职能、班子成员职责、成员组织权利义务、参股分红办法,细化经营管理和监督管理细则等。截至2022年,累计投入发展资金22072.25万元,累计经营收益9604.7万元,其中10万至50万元的村有62个,50万至100万元的村有70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5个,7个村收益分红110万元,受益2万余人。
近年来,原州区立足资源禀赋,抓党建、强队伍,抓人才、聚合力,兴产业、惠民生,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强大的“红色引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为推进现代化原州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