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公路管理中心牢牢把握“坚持守正创新 加快转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聚集公路建管养领域重点工作,以“三规范一加强”为抓手,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全力以赴抓建设、强基础,抓养护、保畅通,抓安全、促发展,克难攻坚、拼搏实干,全区国省干线公路路况质量持续提升,公路通行环境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守护国省干线公路大通道安全畅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汲取思想伟力 激发奋进动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三规范一加强”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双强双带”“双进双讲”,激发奋进动力。一是思想政治建设从严对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完成13个调研课题,创新开展“六个一”蹲点实践活动,形成11篇调研报告,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及问题33项。二是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编制《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南》,推行“清单化+责任化”管理,三星级以上党组织58个,占比超70%,规范发展党员19人,“1+N”党建品牌矩阵持续壮大,“宁行千里”党建主品牌及“宁行千里 橘色飘香”子品牌获全国公路交通行业优秀党建品牌。持续加大干部培养使用交流力度,建立预备和后备干部库,推荐18名干部参加“青苗工程”“砺石计划”“源泉工程”。加强“宁夏公路”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讲好公路故事,展现行业新形象新作为。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氛围浓厚。扎实开展“廉政风险大家防”等5个专项活动,创新实施“一工程两清单”,着力强化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发放廉洁告知书150余份。深入推进“一月一支部”对标监督,出具廉洁意见76人次。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给予警告处分6人,谈话提醒1人,开除公职1人。
坚守安全底线 筑牢安全根基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普通国省干线建设、养护实现零事故、零伤亡。一是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制定《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等4项清单,出台《综合应急预案》等4个应急预案,形成“1+4+4”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1+3+X”应急管理体系。二是隐患排查整治高效。扎实开展用气用电、危房整治、公路交安设施提升等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安全隐患800余项。及时整改自治区“四防”督查、领导暗访批示、纪委政治监督反馈等问题。全面推进安全生命防护提升工程及十大安全设施提升工程,改造老旧桥梁3座,处理路基冲毁233处,增设护栏252.1公里、警示桩291根,施划标线19.48万平方米,安装防眩网6.8公里,更换标牌647块。清退完成99套D级危旧房屋。三是公路应急保障到位。完善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极端天气应急保通25次,完成夏季防汛、冬季防滑工作。开展应急演练48次,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16期,累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筑牢。四是行业风险防控有序。持续推进平安宁夏建设,严密防范涉政治安全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持续整治行业乱象,加强属地联动,高效转办群众来信来访等问题150项,行业发展形势保持和谐稳定。
强抓科技创新 助力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赋能增效,绿色低碳引领转型发展,助力公路建管养高质量发展。一是科研成果可圈可点。推进自治区交通安全领域首个“揭榜挂帅”《公路网结构全息画像与交通安全预警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公路废旧材料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沥青路面及交安设施》等3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和4个厅级科研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3个项目通过验收,5个项目成功立项,3项标准列入2023年宁夏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形成《交通强国建设宁夏试点任务典型经验和特色成果目录(第一批)》成果。二是数智赋能逐步增强。应用BIM技术打造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宁夏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系统上线试运行。宁夏公路养护作业资质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实现部省联网、信息共享。优化宁夏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试点推动养护工程工地智慧监管。档案电子化试点推进顺利。三是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黄土固化等10余项“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在公路项目中转化应用,完成13.88万方公路废旧铣刨料“清零”目标。严格落实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打造中卫下河沿跨黄河智慧生态公路桥梁示范工程。启动国省干线服务区充电桩布设,加大推广基层养护站“空气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光伏”采暖供电方式。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科技周等主题活动,营造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良好氛围。
强化调度督导 稳推项目建设
坚持抓安全、提质量、促进度、保投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储备谋划靠前。统筹衔接上位规划,编制《全区普通国省干线线位规划》,充分利用和有效控制线位资源,指导后续项目建设和养护管理,科学调整“十四五”普通国道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项目库,11个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压茬推进。二是重大项目实施顺利。2023年全年完成普通国省道固定资产投资15.85亿元,中卫下河沿黄河大桥等9个普通国省干线项目建成通车,6个在建项目蹄疾步稳,省道103线三道岘855米隧道即将顺利贯通,国道109线兴仁段改线工程等5个项目用地预审获批,办理8个项目的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三是交旅融合多元发展。着力推进构建全域旅游交通攻略等6项任务。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高效建成国道110线镇北堡地下人行通道,推进33条连接景区公路改造提升,实施滨河大道东岸银川至吴忠段路肩彩色化处理50公里,交通旅游云导览平台搭建完成。四是项目管理总体可控。扎实开展“质量安全月”活动,严把工程质量过程监管,落实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核查闭环管理,完成4个公路建设项目交工验收、6个建设项目交工验收核查及68项养护工程竣工验收,对81家公路工程企业和70名监理、检测人员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国道344线李旺至同心段公路1标段获评自治区2022年度“西夏杯”优质工程奖。五是遗留事项推进有序。全力推进原公路建设管理局30个未竣工国省道项目后续工作,取得30个项目竣工决算审核批复,完成27个项目竣工验收及2个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标准化示范引领 管养成效显著
紧扣构建全区公路管养体系,突出养护管理标准化示范引领,有效提升公路管养整体水平。一是标准化建设成果显现。形成日常养护、养护工程、站务管理、内业资料4项标准化指南,打造高沙窝、中河标准化公路养护示范站点,完成12个养护站点的标准化改造,统一养护站点标识、养护标志服、养护车辆涂装。二是路况水平保持稳中有升。扎实开展普通国省干线洁化、绿化、美化提升行动,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日常养护市场化1601公里,占总里程的33%,处治各类路面病害77万平方米,检查桥梁259座,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6.37%。实施路面养护工程351公里,创建示范样板路317公里。普通国道MQI优良路率99%,省道MQI优良路率80.5%,同比提高0.25和5.5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全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摸底调查,为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打好基础。应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结果,加大对现有公路特别是新接养普通省道桥梁、隧道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公路抗灾预警能力得到提升。四是行业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管养一体化监管暂行办法》等行业监管制度。扎实推进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工程4671公里,打造17条特色农村路,支持4个农村公路养护站点提质升级改造。同心县、西吉县入选拟命名“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着眼高效管理 效能不断彰显
坚持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稳步提升行业综合管理水平。一是制度建设梯次推进。扎实开展内部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梳理职责流程160余项,深入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全覆盖开展制度评估,修订、新建制度42项,废止制度6项,开展“制度大讲堂”9期,形成了“制度建设、制度评估、制度宣讲”常态化机制。二是行业统计科学精准。高质量完成2022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年报和全区公路基础数据库、电子地图更新工作。新建改造8处自动化交通量观测站点,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提升统计数据精准度。三是技术审查严谨高质。着力加大项目招标、非必须招标和设计、变更全过程跟踪管理力度,审查招标文件64项、勘察设计文件91项,设计变更审查107项,计量支付审查585期,竞争性磋商行政监督28次。四是财务管理规范有序。优化预算管理,顺利完成财政预算执行进度要求,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扎实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清理处置资产1142项,盘活闲置资产371项,评估入账盘盈资产99项,报废处置车辆495辆,完善2万余张资产卡片信息。五是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述职考评机制,首个法治文化阵地落成,完成法律文书及文件材料合法合规性审查500余份,处理法务事项57项。六是审计监督全面加强。出台《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内部审计工作办法》等3项制度,做好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完成3个分中心2022年度日常养护经费支出专项审计及2个中心本级项目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征途已至新起点,不负韶华再出发。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谱写交通强国建设宁夏篇章的重要之年,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将持续加强全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升改造,不断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和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手段和方式,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提振大干之气,勇担历史使命、续写华美篇章,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当好开路先锋、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