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

本报记者 马 越

宁夏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处日前面向社会发出技术转让公告,由该院固原分院选育的马铃薯鲜食菜用型晚熟品种“宁薯20号”现面向社会征寻实施合作伙伴。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宁夏是我国北方优质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每年种植面积15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带和宁南山区,以抗旱、高产、高效的特色优势,已成为当地抗旱增收的当家作物,对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支撑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推进,食品、工业等行业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缺乏广适、高抗、专用的优良品种,已成为制约我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解决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单一和优异资源不足、常规育种周期长和优质专用品种匮乏、杂交早代选择效率低和种质材料创制技术落后等瓶颈问题,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承担了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宁薯20号”即为项目成果。

据成果首位完成人郭志乾介绍,该马铃薯新品种对环境适应性好,丰产性、块茎品质优,是鲜食菜用的理想品种,适宜在干旱、半干旱、低温阴湿生态区宁夏春季推广种植。据悉,此前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5、宁薯16、宁薯17、宁薯18均实现了成果转让,此系列新品种都针对宁夏气候条件选育,适应性好,抗旱丰产,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让农科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宁夏农林科学院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科技强、产业兴、农民富”为目标,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先后组建育种科技创新团队9个,审定新品种264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49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3项,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圃)8个,收集保存小麦、水稻、玉米、枸杞等16科61种种质资源20万余份,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宁春58号”、玉米新品种“中夏糯68”和水稻新品种“宁粳48号”分别刷新了宁夏高产纪录。2023年,宁夏农科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敲响西北地区科技成果公开拍卖“第一槌”,22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年内两次公开拍卖,全年实现成果转化收益983.5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4%。

--> 2024-01-18 本报记者 马 越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6647.html 1 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