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份沉甸甸、分量足的高质量发展答卷,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回望2023年,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宁夏。
在宁夏,全国首台超大型采煤输送装备、首套特大型风电轴承装备、首条氮化铝全产业链、首批高产长寿奶牛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在宁夏,全球首次发现的耐碱基因研究成果,入选全国十大科技新闻。
在宁夏,全球最大的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荣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
在宁夏,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这真的是宁夏?这真的是宁夏!
就是这些高光时刻、这些领跑争先,汇聚成气象万千的奋进宁夏。
新质生产力,如何炼成?
2023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抓好科技赋能、做好精智文章、谋划未来产业,进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怎样抓好科技赋能?未来产业又是什么样?走进两家企业,让我们一探究竟。
宁夏共享集团,把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作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世界一流,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世界领跑,智能制造及服务行业领先。当前,共享集团已经建成了7座铸造3D打印数字化工厂、10余条3D打印生产线,为100余家行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有4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占60多人。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为比亚迪、东风本田、中国一汽等多家企业定制了1500多条自动化生产项目,并通过远程主动服务平台提供增值服务,通过加快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工业融合、大数据技术与工业应用的集成应用,直接向最终端客户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在巨能公司厂房里,有一条横幅很醒目,上面写着“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只要解放思想、打开脑洞、敢闯敢干,宁夏也能、也行!
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就在于创新驱动,“质”的锚点则在于高质量发展。
“对企业来讲,如果我们还躺在过去,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停留在传统的都会被淘汰。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就是要提质降本增效,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用新的生产力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搭上数字产业化这趟车。”自治区人大代表、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认为,未来十几年,制造业和企业发展的风口就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的创新转型和发展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确定目标并长期坚持,专注实业,做精主业。
彭凡向工业实体企业提出建议,企业要找到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例如,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小企业,可以做专业化、工序企业化等专精特新;大规模的企业打造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可以向服务化、平台化发展等。
“我们要向阳而生、向‘新’而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奋力奔跑。”彭凡表示。
听,这就是宁夏单项冠军企业的脚步,越走越远。
产业新动能,如何塑造?
产业,最能体现高质量发展成果。
产业新动能,如何塑造?答案在于:做好特色产业的“加法”、低端产业的“减法”、高端产业的“乘法”、落后产能的“除法”,加快建设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就是要“老树发新芽、小树变大树、独木变森林”。
对于塑造农村产业新动能,自治区人大代表、西吉县马建乡党委书记马爱萍这样理解:要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好“特”“新”“优”三字文章,推进产业发展实现提档升级、提速进位、提质扩容。
这几年,马建乡正是靠着特色产业,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做好“特”字文章,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小秋杂粮种植传统产业的内在潜力,深化与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出“杨绿糜子垫”,将传统产业打造成品质优、品牌强、效益高的特色产业,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做好“新”字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乡土文化+生态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助推新兴产业强优势;做好“优”字文章,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出户入园”集中养殖园区成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不断做大产业规模,练就优势产业“硬脊梁”。
“把牛养好,一家不愁收入!”马建乡白虎村村民马正宝从靠经验喂养到主动学习科学养殖技术,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马建村村民牛建平则是种植养殖结合,让收入有了“双保险”:“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也越来越足!”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始终牢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马爱萍说。
1月23日,自治区人大代表、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党成信心倍增。
年产1亿千米金刚线项目建设启动、巨能机器人和威力传动成功上市……
这些来自银川经开区的亮点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
2023年,银川经开区全力推动产业“链式”突破、“群式”提升,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努力在园区形成“环环相扣、链链相连”的产业格局。
在新材料领域,纵向延链和横向配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棒和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
在装备制造领域,引进实施威力风电增速器、舍弗勒汽车轴承、乔锋数控机床、联创5G智慧电动城市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协作配套水平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在大健康领域,推动快消食品、奶制品、枸杞深加工、医用新材料、中药制品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攀升,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服务器、存储器等算力硬件设备制造项目,培育数据标注、算法训练等产教研融合业态,累计培育国家、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试点示范项目120余个,聚集数字企业500余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50亿元……
“在对今年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对‘加力推进新型工业提质增效’作出部署,这些都是重大利好政策。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为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党成告诉记者。
看,这就是支撑宁夏经济增长的动能,越来越强。
怎样抓住“硬道理”、形成“硬实力”?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023年,宁夏全年重大亮点,就是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
2023年,宁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增速全国第五。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样的成绩,是在2022年高基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三重压力、疫后恢复等不利因素集中叠加影响的特殊条件下取得的。
这些指标的变化,既体现了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增长,更体现了发展质效与格局的提升。
这些数字背后,不仅凝结着全区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拼搏奉献,也是今后我们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宁夏高增长的“形”凸显、高质量的“势”已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势凝聚人心、基础鼓舞人心、机遇振奋人心。
“2024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李郁华表示。
李郁华告诉记者,今年,要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围绕报告提出的产业链升级工程、制造业集群发展工程、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工程,推动高性能金属、储能材料、硅基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建链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现代化工、新型材料、2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构建装备制造、数字信息、轻工纺织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创建宁东基地2000亿级园区。坚定不移加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
同时,坚定不移加快科技创新,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应用,把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支撑之上。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定不移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市场主体培育体系,激发各类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建设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回眸,宁夏不断向前,把艰难和挑战转化为对未来的坚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眺望,目标从来就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让我们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