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泾源:夯实生态底色 释放文旅潜能

云山雾海。

生态泾源满城绿。 (本版图片均由泾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冰雪旅游成为泾源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5月的泾源县绿意盎然。

泾源县的夏日如水墨画般灵韵。

香水镇民宿成为游客打卡地。

冬日的泾源县,道路两旁玉树琼枝、雾凇洁白,给这座小城注入了冰雪的浪漫。

一场冬雪让地处六盘山核心区的泾源县银装素裹,雾凇云海的盛景惊现眼前。从高空俯瞰,铺展在“中国天然氧吧”里的六盘冬景如此美丽,帧帧洁白映入眼帘,美到让人心醉。

春看百花齐放、夏享碧绿清凉、秋观漫山红遍、冬游冰雪无限,景色秀美的泾源县已连续4年荣获“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近年来,泾源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在规划引领、产业融合、基础建设、体制机制、服务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努力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新路径,加快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县,持续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泾源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泾源、绿色发展,将“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结合,把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与突破口,建立“政府引导、财政奖补、金融信贷”资金保障模式和“点状供地、适度开发、占补平衡”生态旅游用地模式,设立旅游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着力推进景村一体、城乡协同、主客共享,构建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我们将坚持把生态旅游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向生态要发展、向文旅要效益,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旅特色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泾源县已成功创建“避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天然氧吧”。1月12日发布的《中国气象局关于 2023年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评审结果的公示》,泾源县被授予“2023年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称号,再添“国字号”名片。

坚持生态固本 巩固全域旅游新优势

泾源县地处宁夏南部水源涵养核心区,近年来以显著的生态之变跃升为宁夏绿色发展的耀眼之星。该县先后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重点生态工程,绿色底色愈发鲜明。

“截至目前,2023年已完成绿化造林5.5万亩、生态修复3500亩、闽宁碳汇林1446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37.4%、17.4%、95%,位居全区前列。”泾源县林技中心项目实施中心主任于红学说。植树造林、改土治水,泾源县干部群众几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换来了县域生态逐步改善。

“十三五”期间,泾源县大力实施精准造林工程,创新推动“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工程、“三个一批”产业发展模式、泾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治理工程,全县累计造林41.02万亩。积极顺应群众新期待,坚持增绿、增收相贯通,纵深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泾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农村垃圾治理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全县空气质量、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约束性指标。除此之外,泾源县还扎实做好“生态+”“绿色+”文章,培育壮大菌菇、林药、林蜂等林下产业,不断提升绿色颜值,加快蓄积发展潜能,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得到充分挖掘。

“随着生态变好,我们吃上了‘旅游饭’。之前只有春夏有游客,天气一转凉就没人气了。”兴盛乡新旗村村民于彩虹指着离村子不到1公里的宁夏雅豪国际滑雪场说,“不仅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泾源县的旅游市场季节性明显,以前过了国庆节便“入冬”,如今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打破了旅游“半年闲”的局面,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人口不足9万人的泾源县拥有两座滑雪场,每到冬季,不少悬挂宁、陕、甘车牌的车辆向这里涌来。“2024年元旦假期,全县接待游客超过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170万元,同比均增长近1倍。”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马晓勇说。

坚持服务先行 提高文化旅游承载力

夏季的泾源县,绿水青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每个村庄都是一幅美丽画卷。

村民在田间采摘劳作,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写生,游客结伴拍照游玩……漫步于泾河源镇冶家村的乡间小路,热闹中透着一丝安逸。

“这是我来冶家村第5个年头,冶老板的巧媳妇庄园变化很大,冶家村变化更大。”来自成都的游客王慧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冶家村最大的农家乐——巧媳妇庄园,她口中的冶老板正是这家农家乐的创始人冶三成。

“村子里的农家乐从6家发展到现在的135家,竞争激烈,我们要想做出差异化,只能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及品质。”闲暇时冶三成不仅上网学习运营课程,隔三差五还去外地观摩学习。现在巧媳妇庄园拥有16间房,其中特色小木屋6间,同时可满足40人住宿,餐饮区一次性可接待150人同时就餐。旅游旺季天天爆满、一床难求,巧媳妇庄园已成为泾源县规模最大、首屈一指的农家乐。

巧媳妇庄园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泾源县文化旅游承载力从“1”到“1+N”的转变。“从庄园规模不断扩大,到冶家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能看到旅游产业对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王慧一家是巧媳妇庄园的常住户,说起泾源县旅游业这几年的变化,王慧感触颇深。

为推动民宿经济集聚化、品牌化、智慧化、规范化发展,制定《泾源县民宿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计划实施精品民宿“3310”工程,培植“乡村微度假”品牌和特色民宿品牌。目前已完成“五朵梅”客栈装修并正式托管运营,香水风情堡甲级民宿评审认定完成市级初评,香水镇园子新村民宿业态投入试运营,盘活旅游驿站固定资产,推动旅游驿站向精品民宿转型。

“结合本地文化的民宿是我们的特色,我们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在交通、环境、住宿、消费、信息化等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做实做细,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实施胭脂峡景区、王洛宾文化园、燕家山、泾河北岸露营地等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泾源牛街”,打造冰雪小镇,借助“两晒一促”“云上文旅馆”等营销平台,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聚力打造西北旅游目的地。

“我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泾源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2023年,泾源县共接待游客120.11万人次,同比增长96.25%;综合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92.1%。

坚持融合赋能 擦亮文化旅游金招牌

冶家村的发展不是个例,泾源县依托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塑形”与“铸魂”并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我们通过锁定田园综合体验农庄、特色民俗旅游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实施建设项目。”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六盘山脚下的大湾乡杨岭村,春夏秋季风光秀美、绿意蔓延,鸟啼虫鸣不绝于耳。

杨岭村抓住机遇,对村庄、民居、环境进行改造提升。“我们对道路进行整修,建成村史馆、旅游标识系统,对村庄进行绿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打造旅游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富说。

泾源县持续建强全县“1+3+X”产业体系,不断拓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依托杨岭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打造集教育培训、采摘赏花、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大对红色文物、文献、档案、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力度,有效拓展利用途径,将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基地,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走、听、看、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塑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杨岭村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不仅新建特色生态园,打造研学基地,还进一步提升康养中心和农家乐品质,新增精品民宿等。“我们村旅游面对的是全年龄段游客,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年人可以体验田园生活,老年人可以养生调理。”马占富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成为泾源县的真实写照,形成了人人参与、共治共享、城乡皆游、处处皆景的发展模式。“发挥泾源县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等资源优势,培育了康养游、休闲观光游、体育运动游等旅游业态,近几年还依托宁夏娅豪滑雪场开发建设冰雪运动公园,已初步构建起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观景、冬季滑雪的‘四季游’格局。”泾源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吴桂花介绍,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要素,开发石窑湾石窟、萧关古镇等资源,推进《柳毅传书》等实景花儿歌舞剧市场化运营,开展“旅游消费促进年”活动,高质量举办黄牛节、山花节、冰雪节,力争2024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助推服务业全面发展,实现山绿与民富共赢。

如今的泾源县,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成了新亮点,着墨乡土文化与乡情记忆,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2024-01-25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7751.html 1 泾源:夯实生态底色 释放文旅潜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