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近年来,我区围绕“老有所养”和“居家养老”的高质量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养老服务建设,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质量服务点亮“银发族”生活
2023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宁夏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位居全国第六、西北五省区第一。但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我区仍需努力。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吴建全建议,从组织机构、财政投入、政策支撑、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进行政策性规定,加快建立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强化服务力量的培育培训,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发展,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将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挂钩。
让“智慧+”成为老有所养的新途径。吴建全建议,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将智慧化手段融入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服务能级,提升便利化、科技化水平。尤其是要建立完善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24小时一键式呼救平台,打通绿色急救通道,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为老年群体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自治区政协委员田永华建议,建立自治区基本养老服务大数据体系,加快推进大数据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基本养老服务现代化,促进养老服务要素聚集与共享,不断优化养老服务,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托起幸福晚年
“胃不舒服,昨晚没睡好觉,想叫医生看看。”1月19日,中卫市康养中心老人李静说。不一会,医生便来到李静屋内,测量血压、问询病情、把脉开药。
根据《宁夏社会发展报告(2023)》,我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97.41万人。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登记备案养老机构16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7个、农村老饭桌684个,登记养老机构床位数2.7万张。
多名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议,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于一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让养老更有“医”靠。
自治区政协委员高广胜建议,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构建健康养老多样化服务机制,引进家政服务公司、老年社团等,为居家和依托社区养老群体提供日常健康监测、文化娱乐等多样化选择性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卫生院、站(所)的作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内容,建立健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措施。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吴建全建议,我区医疗资源丰富,尤其是中医理疗、康复康养优势突出,要通过减免税费和租赁费、补贴电水气暖费用、补助护理员聘用支出、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扶持政策,支持其轻装上阵、发展壮大。
让家门口养老更有温度
目前,我国推行“9073”照护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田永华建议,加强社区医疗资源建设,加大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建设力度,做到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社区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醒老年人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常识宣传和健康保健指导。
田永华建议,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多元化,除了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外,还应提供日间照料、临终关怀、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社区内的民营养老机构和社会养老组织发展,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2023年,宁夏实施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6000余户,通过安装扶手、地面防滑等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改造”,有效增强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自治区政协委员赵荣建议,将适老化改造人员享受范围从特困供养老人、享受低保政策的高龄失能残疾老人,扩面到脱贫监测对象、高龄独居、空巢及农村留守老人,让更多老年群体受益,享受适老化改造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