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10时许,大鼓响起,隆德县观庄乡阳洼村男女老少们迈着欢快步伐,相约赶到村委会大院开始装扮,争先恐后地耍社火、吼秦腔。
有火炉的屋里暖暖的。一大早,化妆师刘展展和杨喜梅就忙活着为7岁的刘一鸣、韩雪娜化妆,将他们妆扮成《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和何仙姑,别看他们年龄小,耍社火已有3个年头。4岁的刘静宜没有被选上,在一旁生闷气。
屋里人耐心等着妆扮,院里人已等不及,拿起鼓槌敲响锣鼓。锣鼓声中,80岁的村民王克仓踩着小碎步吼起来:“此地生来好风流,周公卜来鲁班修,修在八卦乾字首,辈辈儿孙生王侯。”老人一个接一个即兴表演,随后又鼓足全力敲起了锣鼓。
“老爷子耍了大半辈子社火,虽然现在耳朵有点背,但只要看到耍社火,他依旧能即兴表演。”刘展展嫁到阳洼村后,也加入耍社火的队伍中,不仅学会了唱秦腔还自学了化妆。
在王克仓的感染下,村民柳红子也吼了起来:“花花石头垒墙根,我和你来称兄弟,一娘生来两娘养,早上分开晚上想……大门楼子高院墙,两个尖儿赛凤凰,凤凰落在墙头上,后辈儿孙状元郎。”
一个多小时后,妆扮起来的大人把社火架子扎绑在身上,村民们把刘一鸣、韩雪娜抱起,让他们站在社火架子上,隔代扛社火开始上演。鼓乐喧天,扮成仪程官的王长江走在前面唱诗,村党支部书记王政国嫌他耍得不美,以身示范:“仪程官气势要喊出来。”
“为啥男女老少都爱耍社火?隆德县以前有两班戏,一班是固定的,二班是流动的。我大爷是秀才,给二班班主写戏本子,写了50场,不重戏。最后班主不给钱,只给大爷出了一个主意。”王政国指着村里仅剩的一个戏箱说,“3个戏箱里面全是社火道具,我大爷按班主说的,拿绳子捆了3个戏箱背了起来,撂下18个‘响元’(银圆),就把耍社火的家底带回村了。”
起初,阳洼村的老艺人以传统剧目秦腔为底本,改编成舞狮、划旱船、赶毛驴、高跷等多种形式的社火。后来,在传承发展中又创造出扛社火——由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肩扛4岁到7岁的小孩,扮演成各种神话、历史演义、民间传说中的角色,以行走表演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原先方言喊的‘背社火’,后来改成‘扛社火’,之前的扶手是铁制的,太笨重,扛社火架子和娃加起来要40公斤。”社火队制作服装道具的王保奎回忆,有一年正月十五,村里的社火队参加全区社火大赛,由于从启动仪式到表演地点有十来公里,最终因扶手太重没能走到现场。“今年着手改进,扶手背上‘松活’,娃也安全。希望今年的社火表演能在社火大赛中取得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