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我做的蒿子面最筋道”

——中宁县恩和镇10个村同“擀”蒿子面

本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

在中宁县,家里有喜事时,都要吃蒿子面,老人祝寿时吃的蒿子面叫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新婚夫妇第二天吃的蒿子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孩子出生满月或百天吃的蒿子面叫吉利面,意祝小孩长命百岁。 可以说,蒿子面已经深深植入到记忆当中,成为当地特有的风味。 1月26日一大早,中宁县恩和镇首届蒿子面技能大赛在朱台村劳务驿站精彩开赛。来自该镇10个村的村民代表同台竞技,一展非遗项目——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 为了给各村代表队助兴,各村社火队进行了划旱船、扭秧歌、舞钱鞭等特色表演。队员们身穿喜庆艳丽的服装,头戴五彩头饰,手舞彩扇、腰系彩带,和着铿锵锣鼓腾跳起舞。在蒿子面比赛现场,各代表队的“娘子军”拿出绝活,揉、饧、擀、晾、叠、切等工序样样精通,擀面富有节奏,切面稳准狠……“中宁人过年都要吃蒿子面,而农村妇女都会做蒿子面。”秦庄村村民白秀芳说。 为了争得好名次,花寺村村民白海涛忙前忙后,主动为妇女们打下手——烧水、炒臊子、下面,动作麻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起眼的面团经过巧手加工,变成了一根根细如丝线、橙黄透亮的面条。下锅煮熟挑到碗里,再浇上酸汤臊子后,立即端上评委席,接受点评打分。“蒿子面大赛赛出了精气神,赛出了农村人的自信。”白海涛说。 现场10名评委通过查看、品尝,从蒿子面表面光滑、软硬程度、薄厚宽窄均匀、口感滑爽等方面进行打分。为了增加比赛的权威性,还特意邀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宁蒿子面传承人于振玲当评委,现场对选手们的手艺进行点评,手把手指导。最终河滩村获得一等奖,秦庄村、刘桥村获得二等奖,朱台村、上庄村、沙滩村获得三等奖。 考虑到前来观赛的群众人数众多,主办方朱台村党支部书记吕学翻一大早就组织村民烧水、切菜、炒臊子、做蒿子面,忙得连轴转。面还没有出锅,已经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不要急,今天给大家准备的面管够、管饱……”吕学翻说。在她的张罗下,现场乡亲一碗蒿子面下肚,尽兴而归。“大家图的不是一碗面,而是浓浓的乡情和热闹劲。”村民如此评价。 “通过举办蒿子面技能大赛,就是为了发扬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节日气氛,增添年味。”恩和镇副镇长苟芸芸说,今后还将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年味的文化惠民活动。 切蒿子面最考验“厨娘”的刀工。

--> 2024-01-29 本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 ——中宁县恩和镇10个村同“擀”蒿子面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8326.html 1 “我做的蒿子面最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