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我区“兜底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

不让“麻绳细处更细”

本报记者 杨淑琼

2月6日清晨,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多重一级残疾人马守贵家迎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专业工作人员拎着钢丝球、百洁布、小铲刀等一大袋保洁用品,为他家大扫除。马守贵一家属于以老养残、以病养残、一户多残家庭,日常生活不方便,家庭卫生更是成了问题。通过深入困难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贺兰县残联了解到马守贵的“烦心事”,为他定制了居家清洁项目。

一个多小时后,清扫完毕,马守贵家焕然一新:“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我们可以干干净净过个年!”

去年以来,自治区残联围绕困难残疾人家庭成因特征深入基层一线,在全区排查出65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并制定了“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结对救助帮扶工作方案,推动解决了一批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兜底保障 精准解决急难愁盼

“我每天自己坐车来这里上班,挣的钱可以养活我自己。”残疾人小龙已在位于贺兰县隆源村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工作了三年,每天按时上班打卡,是名副其实的“老员工”。

“基地企业给予残疾人员工劳动报酬和社保,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原有低保、补贴等福利待遇不变,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全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残联与税务、财政等部门配合,帮助企业及时享受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等政策和一定的财政补贴。”贺兰县残联相关负责人张学军告诉记者。

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成因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户多残、以老养残、无劳动能力、突发大病、医疗费用支出大等,导致“麻绳细处更细”,是困难群体中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针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需求,我区按照“一人一档”原则,进一步摸清底数,有效解决各类困难需求:将62名残疾人纳入节日、“义工月饼”项目慰问对象;协调有关部门帮助44名残疾人解决医保代缴、保险赔付等问题;协调帮助12名残疾人享受大病救助补贴,协调帮助70名残疾人申请了慈善救助和临时救助;为有托养服务需求的50名残疾人提供了寄宿制、居家、日间照料等托养服务,还为未购买任何保险的24名残疾人购买圆梦护航保险,为6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个性化家庭无障碍改造……

康复服务 科学训练重塑未来

走进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4楼康复大厅,脊髓损伤的残疾人正在进行康复训练。仰卧翻身、吃饭穿衣……这些对于健全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对他们来说却极其困难。记者看到他们通过精细运动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一人,惠及全家!”残疾人小青感恩惠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让她脱离家属的守护,增强了她独立生活、回归社会的自信心。

据宁夏残联康复体育部负责人介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区为65名家庭困难残疾人配发轮椅等辅助器具以及纸尿裤等护理用品;将5名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救助项目,将10名残疾人纳入脊髓损伤能力重建、重塑未来、中医康复等服务项目,免费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困难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

创业就业 带动更多残疾人自立自强

1月30日,在贺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上,残疾人徐小军仔细记录。徐小军告诉记者,他已经在习岗镇和平村蔬菜基地就业,每月收入3000元。通过此次培训,他想掌握更多畜牧水产方面专业知识,让自己的就业路越来越宽。

“我们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并聘请中卫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分析讲解贺兰县周边地区养殖业情况,并结合残疾人自身实际,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负责人介绍,“整个培训活动中,学员们踊跃提问,培训效果非常好!贺兰县洋了个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还对残疾人学员发出了就业邀请,并承诺大家结业后可安排合适的就业岗位。”

去年以来,我区大力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增收致富,共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3620户(次),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2299人。打造农村残疾人产业发展基地32个,精心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新增农村残疾人就业4747人。

--> 2024-02-19 本报记者 杨淑琼 我区“兜底帮扶”困难残疾人家庭——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0241.html 1 不让“麻绳细处更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