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兴盛,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城乡共建共创共享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培育乡村社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系统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为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崭新思路,有力回答了“乡村文化如何振兴”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壮大,离不开广袤多彩的乡村文化的涵养和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原创性创新性理论体系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根基。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文化的起源和本质,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根植于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之上,将“产业兴旺”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抓手,并重视乡村文化发展对乡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推动作用。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乡村文化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精心做好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化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优秀道德文化有力回应和化解乡村社会存在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立足于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揭示了乡村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充分肯定了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对于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价值,提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滋养民风乡情、涵养乡土精神,培育乡村文化自信。第四,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生产力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物质力量,明确乡村文化振兴是增加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要深入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古民宅等文化载体,开发出乡村农事体验、生态休闲、文旅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与升级,拓宽农民的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
习近平文化思想拓宽了文化力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谱写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全面、系统、整体的视角看待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了文化力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思路。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全局看,乡村文化振兴发挥着精神激励和思想纽带的作用。在产业振兴方面,要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等,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施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促进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饮食文化、农田景观等与乡村文化元素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乡村文化产业群,开发出符合城乡居民多样化物质、精神需求的新产品,延展农业产业链,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能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在生态振兴方面,乡村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生态智慧,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要求的绿色发展观高度契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观念,有助于在乡村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在组织振兴方面,乡村文化中孕育的守孝道、讲诚信、睦宗族、和相邻、笃耕耘等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规则意识,是乡村社会长治久安、有序运行的精神密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道德滋养功能,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有助于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促进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减轻乡村社会的治理成本;在人才振兴方面,淳朴、恬静、和合的乡村文化是最深刻的民族记忆和最感人的“乡愁”,能有效吸引那些想在广袤农村成就事业的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创新,同时,随着城市文明要素和乡村传统文化的不断交融,也会激励农民群众不断增强创新思维、市场观念、法治意识等现代基因,加速乡村“外部资源”和“内生资源”相互整合,重构乡村文化场景,打造“乡村故事”IP,使乡村文化在保留“原真性”的基础上,实现内涵拓展、形式创新和流量吸附。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