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之春,大潮奔涌。
2月28日,海南崖城海域,随着最后一个模块吊装就位,“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海上安装作业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南部海域首个“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顺利建成。
2月23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不到一周时间,两项航天、深海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海南相继实现、珠辉玉映,成为我国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勇于进取、锐意攻关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全国一流深海、航天创新力量聚集布局海南,海南加快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在深海科技领域,“两船两器”“深海一号”“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和运行,考古等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频频自海南出发探索,近3年,我国载人深潜的潜次占全球半数以上,其中万米深潜次数和下潜人数稳居世界首位。
在航天科技领域,位于北纬19度左右,同型号火箭在文昌发射运载能力可以提升10%至15%,作为中国唯一的低纬度滨海航天发射基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火箭发射商业卫星具备显著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海南制定了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借助海南自贸港优势,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加快推进“三区三链”(发射区、起步区、旅游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发展和“航天+”产业体系构建,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