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煤化工的现代化“进度条”

本报记者 陈 郁 秦 磊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本报记者 左鸣远 摄

2月29日,记者走进宁东,在零下6摄氏度的气温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处处是火热的场景。这里以实干之笔,谱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生动实践,完成了一次次创新壮举。

2016年12月28日,年产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这一“超级工程”总投资550亿元、年转化煤炭2036万吨,共实现37项关键技术国产化任务,是迄今为止全球煤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此前,煤制油化工行业核心技术、高端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且引进费用高昂。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分公司气化二厂一车间,“‘神宁炉’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标语分外醒目。气化二厂副厂长陈鹏程是厂里的技术负责人。从业17年,陈鹏程带头负责“神气”创新工作室,实施技改优化项目110多项,破解诸多重大技术瓶颈,这些国产化技术最终都应用到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神宁炉”的建设中。“神宁炉”是宁煤集团开发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设备,技术创效超过1.36亿元,各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举打破大型干煤粉气化技术受国外钳制的被动局面。

宁东持续做精做细做优“煤”文章,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胜利说,宁煤公司将更好推动能源行业特别是西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当好能源供应“压舱石”、做好能源革命“排头兵”,带头走好煤炭与煤化工、新能源优化组合、耦合发展之路,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 2024-03-06 本报记者 陈 郁 秦 磊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2225.html 1 煤化工的现代化“进度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