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陇上长城:新科技守护古文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何佳睿

甘肃嘉峪关长城。 (甘肃日报供图)

1月29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高商,正在对柔远楼城台裂缝进行定期监测。戈壁上的风很“硬气”,高商写字的手有点不听使唤:“当长城医生可不能偷懒,‘定期查体’都要做得仔仔细细,这样才能及时‘防病治病’。”同事在身后悄悄按下快门,高商浑然不觉。

甘肃是长城资源大省,境内现存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位居全国第二。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坐落于此。

“确实,推动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好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看着眼前这张照片,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感触颇深,“近年来,为推动长城保护科技创新,甘肃下了大功夫,依托敦煌研究院建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并掌握了很多土质长城保护关键技术,给长城保护提供了技术底气。”

除了汪万福说到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甘肃省有关市州、县区,还有一大批长城保护管理研究专业机构“应需而生”。

对长城保护而言,除了科技赋能,长城法规的建设完善同样不能少。《甘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玉门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也相继出炉。

“我们一直把‘文化遗产人人可及’当成努力的方向。”汪万福说。近几年,甘肃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长城价值,集中展示长城保护成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长城从自己做起。

--> 2024-03-10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何佳睿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2717.html 1 陇上长城:新科技守护古文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