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青海意味着什么?又将如何行动?近日,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永祥。
陈永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用科技支撑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同时,青海将不断拓展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畅通各类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网络和生态建设。
陈永祥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青海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坚持技术攻关为先。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大力实施高原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工程、产业创新引领工程、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二要坚持资源配置为要。推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暂行)》扎实落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施“科技援青”,加强与东中部省份的优势互补、与西部省区的场景互动、与沿黄省区的流域互通。三要坚持主体培育为重。大力培育建设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发挥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四要坚持体制机制为本。找准新时期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和建设方向,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科技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
陈永祥表示,对于青海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唯有直面挑战,做好各项工作,才能让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充分释放,推动青海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