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春天里最美好的模样。
3月11日,2024年全国两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
一年一度,长安街上玉兰吐蕊、芬芳迎春,天安门前红旗招展、浓烈似火,大会堂里肃穆庄严、信心如磐;一年一度,代表委员们从四面八方心怀热望汇聚祖国心脏,又从这里满怀豪情奔赴四面八方、开启新的征程。特殊的会议、特定的时间,仿佛一场从春天开始的盛大“怒放”,一年的好“收成”也在这个时候种下希望、吸收养分、孕育成长。
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在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宁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说履职、谈收获、话未来,用一个个鲜活故事、一串串成长数字,讲述经济欠发达地区宁夏感恩奋进、励志图强的发展故事,以宁夏一域之精彩“注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魅力所在、发展所向、人心所聚。大会传递的信心、底气、力量也通过代表委员的“好声音”,随着浩荡春风传遍塞上江南,汇聚成奋斗前行的铿锵足音。
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首的“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期间再次出圈成为“顶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总结过去经验、启迪未来方向,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总书记为宁夏指明的方向,出题、解题、破题,三位一体!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小省区如何打破“小”的封印爆发出大能量?这中间千山万水的跨越,需要依靠奋斗者的脚步丈量和抵达;许许多多难解的题、难过的关,不仅需要决策的智慧,更需要执行的魄力与担当。宁夏牢记嘱托,从观念、体量、作风上突围,追求“化学反应”带来的内在质变,培育出一批“单项冠军”,摘得了不少“头名”“榜首”,但也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宁夏,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向往与渴望,不言而喻。
从代表委员发言到建议提案,“新”成为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新突破、新优势、新动能、新产品、新市场、新格局,大家紧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激发人才活力、高水平走出去、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等,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
与“新”比肩热度的则是“干”——把“热点”变成“落点”,把来自于发展的力量和信心变成推动发展的力度和深度,把从全国两会上汲取的干劲和斗志变成谋发展的路径和举措,方法就是一个“干”字,拿出拼劲干劲闯劲,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宁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一致将目光聚焦新质生产力,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换道超车”、赶超发展的密码,而且宁夏有基础、有信心。
信心来自于已有的实践。
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宁夏一直将科技创新“置顶”于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系统发力,横向贯通“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群,形成矩阵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纵向则以“六权”改革开路,打通先行区建设的“任督二脉”,让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惠及更多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胜利将一组数据带去了北京:2023年,宁夏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79.38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8位、沿黄省区第1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7%,居全国第18位;铸造砂型3D打印机荣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研制出世界最大的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成套装备,国内最大的300万吨/年CCUS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工程落地宁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高科技,这是因地制宜的实践成效,也是铆足干劲再出发的信心基础。”张胜利表示。
其实,对新产业新技术的追求、对两者深度融合的求索,煤化工可谓经典产业的代表。在科技的点化下,煤炭不断变身,从甲醇、乙醇到芳纶、氨纶,从针织衣物到航天材料……“碳分子”在可能的领域尽情发挥,隐去自身样貌,呈现千姿百态、参与千行百业,“你看不出我的样子,但我无处不在”的产业奇迹在宁东基地的生产车间里不断发生。
从实际出发、从创新入手,塑造发展新优势,中卫也交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世界云计算龙头亚马逊为在中国建设其数据中心,比对了280多项指标后,认为宁夏是最适合的选址。”全国人大代表、中卫市市长马洪海分享的一个小故事,展现了“算力之都”的潜力与自信。目前宁夏枢纽已建成运营亚马逊、美利云、三大运营商等数据中心15个,安装数据中心标准机架7.6万架,上架率达到77%;建成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基地。中卫的壮志不止于此——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努力把“交换中心”“算力中心”变成“投资中心”“质效中心”,全力打造“中国算力之都”。
审议、讨论中,一个共识逐渐形成——机遇稍纵即逝,当务之急要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以数实融合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优质产业与先进技术之间画出一个乘号。
“‘加号’变‘乘号’,人才是关键!”审议现场,宁夏代表团代表不约而同认为,高端人才培育,干等、硬要、强引都不是办法,自己培养才靠谱!“在这方面,我们的认识非常清醒,已经启动建设由院士领衔的高能级自治区实验室,建成宁夏高等研究院,迈出了突破性的关键一步。”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李郁华表示,突破就意味着进步,只要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些聚焦“高端人才”的创新举措总有一天会发生“水滴石穿”的质变,我们有信心也有耐心。
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化学反应”创造的无限可能与姹紫嫣红,令人向往,也让人急迫。
从产业升级的“算法”到高效落实的“干法”,需要开拓的是一个无疆之域,奋斗的精彩也恰恰在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干,是唯一的出路、不二的选择。
从一域到一地、一人,从经济、生态到改革、民生,实干、奋斗成为发展的浓厚底色、熔铸成勇毅前行的坚定力量。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建议打破区域界限支持宁夏内蒙古两省区加强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联合治沙,通过若干年努力,我们借一片沙地、还一片绿洲……”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队’已经出发,我们不能等,也等不起”……
面向未来,代表委员们迫切之感溢于言表!
向高、向绿、向新、向美、向实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需要每一个宁夏人“热辣滚烫”起来,干好当前每一天、每一事,用奋斗“拼”出个美丽新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