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是什么“治愈”了冶家村

宫炜炜

漫画 李雪

“一点小事都能成为‘导火线’,引得邻居结仇、婆媳反目。”一个这样的村子,竟是全国文明村镇?

说起这其中的故事,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的村民们总有讲不完的话。有人说,“过去穷”,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争长较短;现在“家家户户忙挣钱”,哪有时间吵架拌嘴?有人说,“见识广了、眼界宽了,村民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也与过去不一样了”,自然犯不上“为了点小事干仗”……就像村民说的,如今的冶家村,家家户户连院门都不安了,确实当得上一个文明村。只是,由坏变好、从落后到先进,往往是最不容易的事。冶家村的成功转变,背后“密码”到底是什么?

追寻背后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回溯过往。过去,穷是冶家村绕不过去的话题:山多地少,村里又没产业没项目,农业发展不起来,村民只能靠着毁林垦田、伐木盖房、满山放牧来讨生活,不仅吃不饱饭,更破坏了环境,加剧了灾害,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生活紧紧巴巴的,连吃饭的钱都捉襟见肘,又哪里有钱投资教育?不读书、没知识,即便出去打工,也很难获得一份好的活计和收入。生活没有指望、发展没有盼头,谁的心气能顺呢?

没有谁是天生的懒汉,也没有人甘愿守着水井喊口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很多人找不到致富的方向,更缺少一种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才能有大变化、大发展。而冶家村正是这么做的——揪住穷根、孕育新风,党组织发挥作用、党员带头示范,培育致富带头人、鼓励开展农家乐,强化村容村貌整改、推动移风易俗建设……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村民们的口袋由瘪变鼓了,环境由差变好了,更为重要的是,不断从内在动力上下功夫,村民实现了精神振兴,有了奔小康的底气,也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步一步地,冶家村的气象焕然一新。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说到底,成就冶家村的,是乡村经济的发展,是乡村产业的振兴,更是乡村文明新风的带动。如今,这家家户户门前空落落的门柱,折射的不仅是家家和睦、户户有爱的淳朴乡风,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成色与质地。可以说,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有效治理作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就是“治愈”冶家村的“密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到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再到强调要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项项政策、种种部署都展现出对乡村文化兴盛的关注。从冶家村身上,我们看到这种力量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确信,抓紧抓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振文明新风的“密码”,越来越多精彩蝶变的“冶家村”必将涌现于塞上大地。

--> 2024-03-22 宫炜炜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4359.html 1 是什么“治愈”了冶家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