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产业与新一代数字科技融合进程加快,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全面迈向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数字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数字文化产业以独特的创新力和包容性,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带来更多可能性,同时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文化符号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积极探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使其成为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助推器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创新,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明确部署“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基于此,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从内容创作、场景再造等方面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内容创作。近年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新兴产业形态层出不穷,不仅为文化的创新呈现提供了全新方式,而且为数字文化产业形态的创新提供了多元路径。因此,各文化产业主体应借助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强大的数字文化产品衍生能力,打造丰富的数字文化新业态,将蕴藏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人物、神话故事等“国风”元素与游戏、动漫相结合,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内容建设。以网络游戏《原神》为例,设计者在游戏设计中融入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建筑文化的创新呈现。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场景再造。VR、数字孪生、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应用,催生出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数字文化体验。基于此,各文化产业主体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场景,以云游览、云演出等数字文化业态激发数字文化产业消费潜力。以“云游敦煌”为例,设计人员借助现代科技为敦煌瑰宝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新方式,而且通过虚拟场景为用户打造出“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
提升品质,迈向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新高度
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产品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在总体上已得到解决,但“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进入数字化时代,大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但与之相匹配的数字文化精品却寥寥无几。
打造数字文化精品、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质量已成为解决当前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我国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中遗留下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为打造数字文化精品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各文化产业主体应立足中华文化沃土,不断从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寻找灵感、挖掘素材,借数字技术打造数字文化品牌,以数字文化精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诸多文化产业主体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AR/XR等数字技术推出一系列数字文化精品,如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在深耕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真实舞台相结合,将中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交融,打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数字文化精品。
加强传播,开启数字文化产业出海新蓝图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桥梁。在此背景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迎来走向国际的良好机遇。因此,各文化产业主体应立足国际传播,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出海,以不断提升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为国内数字文化企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几年,网络文学、网络动漫、在线影视剧等新型数字文化业态的代表出海成效显著,其中短视频、在线影视剧等产业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柱。基于此,各文化产业主体应站在“数字丝绸之路”的最前沿,锚定文化强国目标,借助在线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拓宽数字文化产业的出海渠道,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文化出海的新篇章。一方面,凭借短视频传播广泛、形态丰富等优势推动中国美食、民俗、非遗等文化内容的对外传播。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短视频节目《冰雪中国》,以“冬之情”“冬之源”“冬之暖”为主题,以“短视频+直播+话题互动”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冰雪运动、传递中国冰雪精神。另一方面,以全球传播模式拓宽原创影视内容的出海渠道,促进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海外传播。
文化强国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技术和经济进步的体现,更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面向未来,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数字文化产业的战略价值,把握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内容、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产业出海相融合的契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朝着高质量、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