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临近,不少市民来到公墓、陵园祭扫,现场没有烟火弥漫,只有绵绵哀思。
3月28日,银川福寿园内绿林环绕,流水潺潺。一个漂浮着仿真莲花的小水缸,吸引了不少祭扫群众的注意。“这是我们在今年清明节期间特别推出的‘水溶祭祀’服务,以水为媒,寄托哀思。”银川福寿园常务副总经理林毅向大家展示了一叠不同精美图案的薄薄信笺。“这些信笺是特殊水溶纸制成的。”他边说边引导大家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寄语书写在信笺上,信笺被轻轻放入水池,随着水波纹的晃动,几十秒的工夫就融入水中、化为无形。
“水溶”与“焚烧”,形式不同,意义却一样,既尊重老百姓传统祭奠习俗,又创新了环保祭扫方式。银川市是继北京后全国第二个推广水溶信笺祭奠方式的城市。
“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近几年,在“文明祭扫”的倡导下,老百姓的祭扫方式已悄然发生转变,特别是“网络云祭祀”“代客祭扫”等新方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不能来现场祭扫的亲属,还可以选择“代客祭扫”服务。“对于家属来说,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能够表达哀思,他们也没有遗憾了。”银川松鹤陵园总经理卢晓芸告诉记者,当前选择代客祭扫服务的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天都会有5至6家。工作人员代客祭扫时,会根据逝者家属要求,清洁墓碑、系思念带、摆放花篮、行三鞠躬礼……
“敬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我心中。”“吾儿,爸爸永远爱你。”“妈妈女儿想您了。”银川福寿园院内大屏上滚动着全国各地网友通过银川福寿园微信公众号彼岸信箱传来的话语,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网络云祭祀”也让爱在这里延续。
代客祭扫、水溶润祀、鲜花祭扫、网络云祭祀……这些新的祭扫方式不仅能寄托哀思、表达情愫,更加文明低碳、绿色环保。清明祭扫新形式的解锁,让节日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