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游人如织。人间四月天,贺兰山里的蒙古扁桃花期正盛,干枯的灰榆枝条开始变得圆润。
“这两种植物都是鼠兔的美味。进入4月,山里的食物多了,它们的日子也好过些。”9时,记者跟随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宁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聂洧向景区深处走去。此行的目标是位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处山体——1年前他在这个区域发现了贺兰山鼠兔,并多次拍下它的“倩影”。
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到达银巴古驿景点区域一带时,只见岩羊在蒙古扁桃之间跳跃,二者相映成趣。“银巴古道是著名古道之一,过去是宁夏与内蒙古之间的一条商道。”聂洧介绍。
但是记者的心思都在贺兰山鼠兔身上。
这种以贺兰山命名的世界极危物种,因数量较少尚未在宁夏开展专项调查。2017年7月被网友在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到,引起关注,直到2023年3月再次进入聂洧的镜头。在他提供的照片和视频里,人们得以见到贺兰山鼠兔的“盛世萌颜”:它毛茸茸胖嘟嘟,有着一身保护色,毛发几乎与岩石融为一体。一双黑珍珠似的小眼睛时刻保持警惕,一对圆圆的小耳朵像花瓣开在头顶,站起身来啃食枝条嫩皮的样子十分可爱,作为大自然“萌宠”,怎让人不心生怜爱?
很快,记者一行来到一处岩石带脚下,仰头在乱石堆的石缝中寻找贺兰山鼠兔的身影。对于今天能否遇到它,聂洧也是矛盾的:“4月是鼠兔的繁殖期,它们对食物的需求大,活动频繁。但是今天游客多,有可能会吓到它们。”
记者跟着聂洧攀着石头爬了上去。他在一处荆棘丛前停了下来,原来这也是贺兰山鼠兔的“美味”,聂洧掰开枝叉,仔细查看,“这都是旧啃痕,快长好了。有资料显示,它的粪便比大米还小,但是我没有见过。”
在聂洧眼中,贺兰山鼠兔除了“萌萌哒”,最大的特点就是“胆小如鼠”了。
身处贺兰山食物链的底端,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金雕、秃鹫、蛇、狐狸的“开胃菜”。
“它出现的时候,往往先露出小脑袋,四处打量一番再行动。它在一个地点只停留数秒,然后迅速躲进石缝,又会突然出现在另一块石头上,所以拍鼠兔非常难。即使它出现在石砾间,如果保持不动,一般人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在和记者交流的时候,聂洧的目光仍在石堆间不停穿梭寻找。
“山里早晚温差大,它一般在暖和的午后出现。这个季节,主要以岩石洞穴附近植物的树皮、刚发芽的枝、根茎、草根为食。”
说起和贺兰山鼠兔的相遇,聂洧觉得缘分不浅。
2023年3月,有摄友来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蓝马鸡,意外拍到了一种小动物:圆圆的耳朵,既像老鼠,又像小兔子。据这句简单的描述,聂洧很快就断定那是贺兰山鼠兔。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带上相机,在贺兰山鼠兔出没的地方蹲守,这一等就是四天。那四天,他每天早早出发,带上干粮和水,一直熬到下午,岩羊、狐狸、蜥蜴、秃鹫陆续出现,可贺兰山鼠兔却迟迟未现身。就在他想放弃的时候,它却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从那以后,相遇似乎多了起来。
“有一次,我还遇到过一对鼠兔呢,可能是夫妻吧;还有一次,我在这一带的山上没有发现它,谁知刚下山,它却在栈道上跳了出来;最珍贵的一次,是一只繁殖期的鼠兔,在美美地啃食一株植物,全程都被我录了下来。”
记者问他,如果2023年3月那次蹲守没有等到贺兰山鼠兔,还会继续等吗?
聂洧说他很早就有一个信念,作为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想把以贺兰山命名的“两鸟一兽”都拍摄到。“两鸟”指的是贺兰山红尾鸲和贺兰山岩鹨,二者均属国际国内特别关注的物种,“一兽”指的便是贺兰山鼠兔。“如果那次没拍到鼠兔,我还会继续拍。因为我知道它就在山里,早晚会遇到。”
临近中午,游客人数倍增,聂洧必须回到工作岗位,他安顿记者可以再蹲守一会儿。站在海拔约2000米的高处,放眼望去,林海浩瀚,郁郁葱葱,古松掩映着阳光,贺兰山如此祥和而美好。
“和野生动物相遇,本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儿。”这是聂洧多次提到的一句话。通过探寻,记者对贺兰山鼠兔已有了初步了解,如果某天偶遇,四目相对时,不如就道一声:你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