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新时代故事,这大概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最崇高的使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文艺创作者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段历史,又将这段历史用艺术的形式呈现了出来。这是对扶贫工作的一份记录,也是对时代的一份记录。
小山村里黄昏时,外出觅食的麻雀惦记着巢中的雏鸟,急促地像射出的箭一般,从东边山头划过西边山头,瞬间消失在“苍山如海”的黄土高原之中;吃饱喝足了的羊群在牧羊人的口哨声和牧羊犬的追逐之下渐渐聚拢,缓缓移动的羊群,似白云飘落在人间。
小城深处,人间烟火。早市是一个城市最接地气、最能体现人间烟火的地方。爱这座小城深处最美的人间烟火,赞这里百姓如此安暖的惬意生活。
品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发现,很多古圣先贤遇到难题,往往能很快做出决断。为何?因为他们能做到在内心深处,对是与非了了分明。
天下之事,无穷无尽,无非就是是与非。从大的层面来讲,就是对与错。
古圣先贤能凭某种直觉,瞬间作出判断,甚至第一感觉就能够知道孰是孰非,不用像普通人一样费尽心机去盘算,他这叫了了分明。
如果第一时间知道是与非,就可以穷尽万事万变,这叫“知是非,尽万变”。
有了这个底层觉知,任凭千变万化、千奇百怪,面对各种人、各种事,都能不乱于心。
这份觉知,就是大理性。
这个大理性比通常我们说的逻辑理性要大得多,管用得多,它在思维的厘清上最为明晰有效。
在非理性的汪洋大海上,我们只能靠这艘带有“觉知性”大理性的船去冲破黑暗。
这份大理性并非神秘,也不是“金指头”,但是若要掌握, 必须先真诚,真诚到没有私心杂念,真诚到抵达或接近“天下万物一体”的无我境界,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善良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