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宁夏,干燥的微风带着渐渐增强的暖意。从引黄自流灌区到扬黄灌区,从同心县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到利通区田间灌溉服务机构,从海原县调试新的泵站到大棚作物身边的每个输水滴灌,处处体现着宁夏水发集团抓发展、保春灌、促丰收、增效益的昂扬之势。
顺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区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要求,承载着宁夏水利发展和为百姓谋福祉的光荣使命,2021年7月,自治区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的18家企业整体移交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宁夏水发集团应运而生。集团成立以来,立足现代农业供水,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山”与“水”之间用忠诚和奉献书写国企担当,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沟万壑引活水 数字赋能助发展
在关桥乡冯湾村,上千栋塑料大棚整齐排列、闪闪发光。海原同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姚安学从香瓜棚转到羊肚菌地,再瞧瞧已经嫩绿的葡萄架,喜笑颜开——“种了一辈子地,竟然在海原这样的干巴地里一年能收三茬作物啦!”
地处中部干旱带的海原县,水资源极度匮乏,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由于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加上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引黄灌溉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2022年5月,宁夏水发集团承建和运营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工程实施以来,集团充分发挥投融资、咨询、施工、技术、运营及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组织参建各方集中力量,配置全国权威专家资源,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历经400多个日夜奋战,提前196天,实现了宁夏南部山区供水工程当年夏季开工建设、次年秋季通水的历史性突破,更是实现了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大管径管道定向穿越、长距离高扬程全线输水管线安全监测应用、梯级泵站综合自动化联合调度控制“区内三个第一”。海原县12万亩土地有了黄河水的滋养,6.51万人从中受益,黄河水点亮了丰收的希望。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程措施是基础,精细化管控是有力支撑。为了让每一滴黄河水实现高效利用,宁夏水发集团先行先试,依托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中水北方、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技术力量,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泵站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建设,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动态优化资源调度,打造标准化泵站,争取建成黄河流域首个标准化数字孪生梯级扬水泵站。
经过大量数据的“填喂”,数字孪生泵站系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作物的需要,开动“脑筋”,分析需水量,计算阀门启闭大小,帮助灌区“精打细算”。数字孪生让工程有了“思想”,形成摸清需求、智慧滴灌、精细用水的方式,为当地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水润西安百业兴,诗画田园绘丰景。”随着供水水源工程的投入使用,将大幅度提高灌区骨干工程输配水能力与效率,在缓解灌溉用水困难的同时,也缓解了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下水超采和生态修复等历史问题,切实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农民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能”,也为海原西安灌区逐步走向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灌区谱写了精彩开篇。
现代灌区促节水 “两手发力”开新局
在吴忠市利通区,治水事业的质量、效率、动力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变革,涌动着神奇的变化。
数字化赋能的灌区可实现在线水量计量、统计、操控闸门、视频观测、水费收缴等业务功能。扬水灌区高效节灌率将从63.4%提高到78%,自流灌区和扬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高到0.55、0.67。到2025年,11.84万亩高效节灌工程,初步测算农业灌溉年节水潜力为2900万立方米,节余水量变身“水商品”交易。“大水漫灌”“弃水入沟”现象也不复存在,无论是渠首还是渠末,用水不偏不倚。
变化来自“两只手”的密切配合、共同发力。一只是“看得见”的政府之“手”。利通区始终以“四水四定”重要要求武装头脑,把水资源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承担起全域“四水四定”先行先试任务。2023年,利通区政府科学规划了现代化灌区项目,采取“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建设”模式,确保水利工作的方向正确、步伐坚定。但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经营收益弱等特点,仅依靠政府投资还远远不够,需要激发另一只市场之“手”的活力。宁夏水发集团以特许经营模式承担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任务,充分发挥社会资本融资能力,取得农发行、国开行的融资支持,形成了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管理、服务全灌域的新机制,破解规模化建设水利工程资金不足的问题,为现代化灌区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为水利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春灌前,我们灌域的测控一体化闸门覆盖率就达到100%了,2.72万亩地的灌溉,不再需要传统模式下的灌溉方式,哪里需要水,手机一点,即刻到达。”马莲渠乡惠裕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孝林自豪地说。宁夏水发集团利通公司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田间灌溉服务,整合原有的农村基层水利服务阵地、队伍、设备、信息等资源,组建了11个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采用“项目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使小型水利工程“有钱建、有人管”,确保工程效益长效发挥。从2024年开始,将全域52名合作社理事成员劳动报酬提高至每人每月2500元,并缴纳社保,提升了合作社人员干事的积极性。农村管水从经验走向专业,成为落实“四水四定”最小、最有效的抓手。
在利通区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通过干渠、五里坡和扁担沟扬水灌区感知、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灌区运行管理,构建包含全渠道自动控制核心算法、需水预测、调度预案制定和调度预案推演与水动力学仿真三维场景展示的灌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智能控制和农事作业监管,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目前,项目信息化系统已上线试运行,调度中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先后接待水利部、各级政府、区内外不同层级领导200多批次的观摩学习,为利通区政府打造“四水四定”“现代化灌区建设”示范县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向全国展现了“利通模式”。
打造灌溉新模式 点燃发展新引擎
积极推动“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体制,发挥国有企业投融资功能,推进“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模式。在集团层面,整县域、整灌域探索推进“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模式,有效破解了“谁来投”“谁来管”“谁来建”“钱咋融”“如何还”,以及“有人建无人管”“建后轻管”等一系列问题,建立“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银行贷款支持、公司良性运营、群众持续受益”的良性机制,保障了工程综合效益的长久发挥,也使项目工程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降低工程运营管护成本,为水利、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新模式、闯出新路子。同时,项目“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模式的打造,为带动同心、海原、中宁等全县域农业供水和现代化灌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借鉴模式。从市、县层面,集团坚持建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开创一个模式,围绕利通区、同心县、海原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迅速构建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行、物业化服务的运营机制,实现灌区运维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精准化、物业化服务,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在工程建设管理上,力争打造精品工程,狠抓施工质量以保障未来长期运营,鼓励设计优化合理减少投资以降低供水成本,探索节水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高节水潜力。2024年,力保利通区12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建5.6万亩高效节灌工程,6座调蓄水池及自动化、测控一体化改造等工程,在建工程冬季不停工,拟建工程提前筹备,力促项目按期完工、投入运行、发挥效益。完成同心县河西镇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新建加存量共计40万亩高效节灌工程的检修消缺、移交接管和运营管理。
在中部干旱带同心县河西镇,忙碌有序的建设者、挥舞“长臂”的大型机械、整洁待播的农田……正在实施的同心县高标准农田及现代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旱塬上,再造一片绿洲指日可待。从工程建设到数字孪生,从引水蓄水到放水灌溉,宁夏水发集团以“水发速度”解决灌区“卡脖子”“跑冒滴漏”等问题,以“水发担当”守护粮食安全,以“水发实力”落实“四水四定”要求,以“水发力量”全力保春灌、促丰收。
春回塞上,山川潮涌,处处孕育着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