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等优势,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短途交通工具。以银川市为例,2023年,银川市电动车保有量约为55.7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29.3万辆、两轮电动摩托车26.4万辆,且数量还在以每年3万辆的速度增加。
电动自行车为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一些不文明行为也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不仅事关安全,还是一件考验城市管理“绣花功夫”的民生大事。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系列报道。
4月15日15时许,银川市兴庆区民族南街东侧非机动车道上,两辆电动自行车对向行驶发生碰撞,当值交警用时不到5分钟处理完毕。“这一路段电动自行车之间、电动自行车与行人剐蹭、轻微碰撞屡见不鲜,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因抢道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辖区民警处理此类事故经验丰富。”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兴庆区一大队民警吴莎莎说。
记者了解到,兴庆区交警一大队平均每天处理的130起至160起交通事故中,“祸起”电动自行车及两轮电动摩托车的占比超过七成。
近3年来,随着银川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因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银川市公安交管部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简易事故总数82334起,受伤27765人,其中电动自行车简易事故数为24634起,占比29.91%;电动自行车简易事故受伤18359人,占比66.5%。
“非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骑车出行不遵守交通规则是电动自行车事故多发频发的关键原因。”银川市交通警察分局电动车治理专项办公室负责人马立东介绍,2023年,银川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92881起,其中驾驶人逆行27471起、闯红灯570起。“在执法过程中,很多非机动车驾驶人缺乏对交通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有的甚至不知道逆行、闯红灯等触犯了法律,进而对民警的执法表示质疑。”马立东说,逆行、闯红灯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此外,与机动车混行,也是非机动车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在2023年银川市查处的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中,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违法行为占比超过三成,共计36807起。
“近年来,为给市民多元出行提供便利,银川市很多新建道路都施划了非机动车道,一些老旧街巷改造时也尽可能让机动车道‘瘦身’,‘挤’出非机动车道。”马立东说,“但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升的速度却远远追不上群众所需。”
“数据显示,相较金凤区、西夏区而言,发生在兴庆区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量明显更多、地点也更为集中。”马立东说,除了人口密度大之外,兴庆区老旧街巷遍布,非机动车道建设“先天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出行的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兴庆区水产巷、雪绒巷等未施划非机动车道;文化路、湖滨路、天平街等有部分路段未施划非机动车道;济慈巷、兴仁巷等虽隔离出了非机动车道,但宽度仅一米有余,很多电动自行车仍会借“机”行驶。
“按照规定,当非机动车道设置于机动车道两侧时,单侧宽度不少于3.5米;当非机动车道单独设置时,宽度不少于5米。新华路岗亭周边道路改造空间有限,明显达不到规定要求。”吴莎莎说。记者走访发现,与新华路邻近的民族街、利群路、中心巷、前进路、宗睦巷等老旧街巷也有此类现象。
“为了增强非机动车驾驶人守法意识、安全意识,银川市民警坚持宣传执法两手抓,持续在辖区内开展文明交通秩序整治,全力提升文明交通氛围。”马立东说 。
据介绍,从2021年1月银川市电动车治理专项办公室成立至去年年底,共开展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专项行动1000余次,出动警力10万余人次,主要违法行为明显降低。同时,制作电动自行车宣传海报3500余张、折页23万余张,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安全出行的良好交通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