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二十年如一日 农民刘金录义务照顾瘫痪邻居

本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艾湾村的爱心故事传遍十里八乡。

刘金录为艾红打扫院子。

刘金录推着艾红在村里散心。

刘金录(左)悉心照料艾红。

坐落于黄河边的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艾湾村,有一个感人的故事:51岁的村民刘金录义务照顾高位截瘫的邻居艾红,已经整整20年。

两张笑脸

4月21日,记者来到艾红家时,51岁的刘金录已脱鞋上床,正在熟练地为长期瘫痪在床的邻居艾红检查褥疮,并涂上了药。

“想到外面透透风吗?”

“想嘛,一个冬天都没出去了。”

“今天暖和,我给你收拾一下屋子,抱你到外面晒晒太阳。”

刘金录收纳整理了床沿、茶几上杂乱的物品,仔细擦拭了家具,又把地面拖扫得干干净净。接着来到屋外打扫院子和无障碍坡道。随后挨个检查屋里的水龙头、马桶、沐浴器的水管、电路等是否完好。

“你歇一歇,慢慢干。”

“不要紧,我看一下一切都正常,我去上班也安心。”

忙完手里的活,刘金录拿出为艾红买的水果,两人边吃水果边聊天。

“我把他当亲哥照顾,我们总有聊不完的故事。”刘金录说。

“今天想吃点什么?”

“吃米饭吧。”

临近中午,刘金录撸起袖子轻车熟路忙碌一阵,为艾红做好了米饭和一荤一素两道菜。

“简单清爽,吃得舒服。”艾红称赞刘金录一直很“懂”他的胃。

照顾艾红吃过午饭后,外面艳阳高照、气温正好。刘金录细心为艾红穿好衣服,将他抱到院子。由于艾红双腿无法弯曲,刘金录必须小心翼翼,防止碰伤。

“阳光真好,空气也新鲜。”被轻轻放在轮椅上的艾红感叹道。

“走,我推你到村里转一转散散心。”刘金录推着艾红走出院子,来到村道上。

“树都绿了,路边的葱长得这么旺!”一冬未出门的艾红感到很惊喜,刘金录推着他一边散步一边聊着村里的新变化,阳光洒在两人的笑脸上。

当天正逢刘金录倒班休息,晚饭时他又为艾红做了香喷喷的酸汤小揪面。吃得酣畅淋漓的艾红不由得伸出大拇指:还是金录兄弟做的面吃着带劲。

这只是刘金录照顾艾红的普通一天。20年来,刘金录用善良和坚韧为艾红撑起了一片天。

“我来照顾你”

艾湾村在黄河边,刘金录和艾红这两个“黄河娃”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小时候,刘金录和艾红向往着黄河对岸城里人的生活。

艾红比刘金录年长1岁,少年时期,他们经常一起上山抓蜻蜓、摘野果,到河边戏水、摸鱼。还时常一起骑自行车去城里“感受繁华”。进城先要渡过黄河,轮渡费是乘客1角、自行车5分,每当他们攒够了钱,就相约骑自行车赶到10公里外的申滩渡口,然后连人带车子轮渡过黄河后,继续骑车进城。20多公里的路对于年少的他们来说,虽然辛苦但快乐无比。

“那时候我们进了城就是转、就是看,没钱买零食仍然很开心。”两人一路上相互照应。

世交加邻居的刘、艾两家,日常走动频繁,经常互送美食,逢年过节更是亲如一家。艾湾村虽然地处地势平坦的黄河之滨,但土地资源紧张,人均只有几分地。

刘金录和艾红读完中学便外出打工谋生,并先后成家。2003年4月,新婚仅3个月的艾红在吴忠市红寺堡区一建筑工地干活时,不慎从16米高空坠落,造成脊椎断裂,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从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从浑身是劲的青壮年变成吃喝拉撒都无法自行解决的残疾人,住院救治又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雪上加霜的是:妻子后来也离他而去,母亲又突发疾病离世。

“那段时间我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绝望,整天以泪洗面,不知何去何从。”就在艾红万念俱灰之际,刘金录第一时间返回家乡看望艾红,两人抱头痛哭,刘金录没有承诺什么,只是说了一句:“我来照顾你吧,咱们说过好兄弟要互相帮助一辈子。”

“没有金录兄弟,我就没有生活信心”

刘金录辞去外地工作,选择留在家乡就近务工,方便照顾艾红。

刘金录为艾红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帮他收拾屋子。一有空闲便与他聊天、谈心,帮助他走出困境。由于长期卧病在床,艾红患上了褥疮,引起下肢肌肉萎缩。发生褥疮不容易恢复,要坚持换药。刘金录自掏腰包购买每瓶几百元的专用褥疮药,隔三差五给艾红按摩、换药。说起换药这件事,刘金录早已将换药步骤烂熟于心,“先用酒精消毒清理脓液,然后用碘伏擦洗,再用氯化钠清洗一下,上药后用医用纱布包扎。”在刘金录的精心照顾下,艾红原本严重的褥疮渐渐好转。

有一年冬天,艾红屋里的水管突然爆裂,冰冷的水喷得满屋都是,眼看地上积水越来越多,艾红急忙给刘金录打电话求助。正在下班途中的刘金录,急忙赶来,并为艾红买了炉子生火取暖,每天跑好几趟为他续煤,帮助他度过寒冬。

有时艾红的专用药紧俏,刘金录跑遍城乡药店买药。从买药、换药、按摩,到为艾红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处理大小便,刘金录有时上班分身乏术,其妻焦霞便会及时顶上。家里做一些特色美食,他们也会给艾红送来,给他增加营养。逢年过节更是及时陪伴,不让他孤单。在刘金录无微不至地照顾和耐心开导下,艾红又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日子过得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一提起刘金录,艾红两眼含泪:“如果没有金录兄弟的照料,我就没有信心生活下去。”

“又不是家人、亲戚,没必要这么辛苦付出吧。”有的乡亲对刘金录表示不解,他解释道:“没有人比我更能理解艾红的处境,不能看着他孤苦无依。”

其实,刘金录家里也有困难。

1999年,刘金录的长女出生,夫妻俩还没高兴多久,就发现一个令他们崩溃的现实:女儿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从小到大,女儿只要走出家门,就不知回家的路,妻子只能寸步不离地照顾女儿,无法外出务工,全家4口的经济负担全部落在“顶梁柱”刘金录一人身上。但刘金录没有向命运低头,不善言辞的他毅然挑起两个家庭的重担,并用行动点亮艾红的人生。

乡亲们说,刘金录古道热肠,谁家盖房修院、大事小情,他总是第一个过来帮忙。20年来,刘金录照顾艾红的感人事迹,更是传遍十里八乡。他的爱心不仅让孤苦伶仃的艾红倍感温暖,还在全村形成了感召力。唐兴德、杨层山、白和发等村民深受感染,主动前来关心帮助艾红。这些年,艾湾村也早已形成了邻里友爱、互助、和睦的良好风尚。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艾红居住的房子虽小,但双人床、沙发、全屋定制家具、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液化气灶、沐浴器、智能马桶等设施一应俱全。刘金录解释:“关怀照顾艾红,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初照顾艾红时,屋子里没有自来水,我从院子里的井里为他打水,冬天结冰后还得砸冰取水。后来政府为他建了新房子,把水龙头接在床边,现在用水很方便。”刘金录介绍,最早他上班时艾红排便后没法处理,只能扔在窗口下,他下班后再去清理扔掉。如今艾红依靠辅助器械可以自己使用抽水马桶。

对于刘金录的付出,艾红都铭记于心:“这么多年来,从吃穿用药各个方面,金录兄弟为我花了不少钱。”

除了刘金录的倾力照顾,国家关爱残疾人的政策也给艾红带来了阳光。

记者从艾湾村村委会了解到,艾红属于肢体二级残疾,享受每月720元分散供养农村特困户救助金,每年还给予临时救助两三千元。同时,为艾红改造房屋,为其房屋进行残疾人无障碍改造,进行地面硬化、上下水、混凝土坡道、扶手、铝合金栏杆等改造安装。宁夏托福康复服务有限公司献爱心为其室内进行全方位装修,橱柜打造,安装了淋浴、智能马桶等设施,使艾红的无障碍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观。

中卫市爱心义工协会、爱心慈善救助等民间组织纷纷为艾红开展助残活动。他们每月组织义工分期分批来艾红家陪他聊天,为他做饭、洗头、洗衣服、打扫卫生,购置生活物品。

“随着国家对残疾人关怀政策和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实际关怀中,这些年我照顾艾红的压力越来越小。”刘金录说。

目前,永康镇正在协助艾红申请公租房或廉租房。永康镇党委副书记罗建忠介绍,艾红的褥疮等疾病,村医、镇卫生院都难以治疗。申请到房子他就可以进城居住,这样他看病会更方便一些,艾红住在城里的侄子、外甥都表示愿意照顾他。

刘金录和艾红各方面感受越来越好的切身体验,正是近年我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我区残疾人事业迈上发展快车道,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17.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宁夏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集款物折合人民币5412.2万元,使7.6万人(次)残疾人受益。“十四五”以来,宁夏残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宁夏残疾人就业创业、基本康复等10项工作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我区建立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两项补贴”标准位列西北第一。10.3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9.9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10.6万名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9%和99.5%,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 2024-04-25 本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8033.html 1 二十年如一日 农民刘金录义务照顾瘫痪邻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