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很多积极政策,这些举措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成长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力。但同时,我们也期盼能有更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落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5月7日,面对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宁夏湖北商会会长杨启云说。
去年至今,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向全社会释放出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强音。那么当前,宁夏营商环境怎么样?近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全区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开展了为期1周的执法检查,从人大视角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法治引领护航营商环境建设。
执法检查组通过执法检查了解到,宁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把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对标国际一流做法,广泛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5年连续推出565项改革举措,推动投资、科技、财税、金融等各领域出台一揽子惠企助企政策精准直达,政府部门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237个工作日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2023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20亿元。目前,宁夏在全国营商环境评比中位列第一梯队,我区开办企业、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2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银川市荣获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等称号。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我区形成了市场主体有动力、投资环境有活力、发展前景有潜力的生动局面,当前,宁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从这次执法检查来看,大家总体是满意的。但从执法检查中也反映出,各地还存在对条例执行不规范、不到位,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企业反映较多的政务服务信息壁垒、投诉监督处理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综合来看,真正让企业得实惠、有变化的获得感与我们的法律供给还是不成正比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相关负责人说。
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的座谈会上,企业界代表纷纷表示,当前仍有许多政策“不解渴”,与企业期盼的“阳光雨露”“沃土良田”仍有一定距离。
“学位、车位、床位的困难,是外地来宁发展的企业家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发展困难,期盼政府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更实的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缓解压力、走出困境。”杨启云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宁夏优化营商环境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宁夏艾依斯数据统计调研有限公司董事长伏国军表示,当前,各地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惠企助企政策知晓面不宽等情况。此外,一些惠企助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存在门槛过高,享受不到政策红利,导致群众对政策满意度不高。
“进入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市场主体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化流程、压缩时限等同质化的政策供给,不再满足于便利创业和市场准入等浅层次的‘迎商’需求,即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期望能够获得投资机会、市场拓展、人才保障、纾困解难等持续性的‘宜商’支持,为企业立业发展提供保障,对打造法治化‘宜商’环境需求更为迫切。”自治区人大执法检查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建设要往深里走、实里落,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包括运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着力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遇到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结合本次执法检查,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入手,把我区这几年探索的一系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便利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务实举措,通过立法固化下来,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法治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打造更为高效的政务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