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藏在建筑里的“时髦”岁月

本报见习记者 师 越 实习生 樊 帆 文/图

于东峰向记者讲述“基建营”的故事。

没有想到,村里人用“时髦”这个词形容一座老旧的建筑。

5月8日,当记者跟随泾源县新民乡张台村村党支部书记于东峰来到“基建营”(原知青生活、生产的地方,被当地百姓称为“基建营”),亲眼看到这座经历风霜但依旧保留韵味的老屋,记者深信不疑:它确实是座“时髦”的房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来到张台村。为了表示对知青们的重视,乡里请当时方圆几十里最厉害的大匠人禹金梁设计一座“知青宿舍”。

禹金梁未曾拜师,但有一双巧手、一对慧眼,什么东西一看就懂、一做就会,自学成为一名木工瓦匠。接到建设“基建营”重任时,禹金梁已30多岁了,手艺成熟,名气在外。

“我用两天时间在心里打了个样,跟另一些匠人、小工大概一说,大家心领神会。”回忆起承建“基建营”的事情,已经84岁的禹金梁语气里难掩自豪。

禹金梁的“样图”得来方式也很“时髦”,是他在电影里看来的。

“村上组织看电影,电影里出现了这种下面是窑洞、上面是砖瓦房的建筑,我便把它默默记到了心里。”禹金梁说,知青来自全国各地,这种下窑上房的形式正好能满足不同地方知青的住宿需求,他决定也盖一个。

禹金梁用石头箍了12孔窑洞,以窑洞为地基,在上面盖了相同数量的砖瓦房。两侧用石头做成楼梯,连接窑洞和砖瓦房,以供通行。又在台阶底下挖了两孔小窑洞,用来储存农具。上房的墙体砖特意选用空心砖,冬天隔冷,夏天隔热。

就这样,一座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二层小楼盖成了,这是当时村民们从未见过的房子,在他们眼里自然“时髦”。

年少的于东峰喜欢这栋“时髦”的房子,常常来这里玩。“爬爬楼梯,站在高处看看风景,感觉整个村子都在我的眼底。”这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时光流逝,“基建营”里的知青陆续离开,其他村民搬了进去。后来,村民们盖了新房子陆续搬走,这里一下子空置了下来,但是好在建筑主体仍旧完整。

2017年,于东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心里一直装着把这个时髦的建筑修复再利用的想法。可资金不够又缺乏技术支持,他不敢妄动,修复再利用的想法一直搁置着。

2023年,张台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张台村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如今,始建于宋代的石窑湾石窟,以及古桥、策底河、古泉、古井等都见证着这座村落的历史兴衰。

“基建营”作为见证历史的建筑,也被保护了起来,得知消息,于东峰和禹金梁都高兴不已。

“没想到我盖的房子有一天能成为‘古物’。”禹金梁爽朗笑着说。而于东峰的喜悦不仅来自童年记忆的保留,更来自古建筑带动乡村文旅新发展的希望。

近日,自治区相关部门聘请北京专业团队前来评估“基建营”,于东峰忙前忙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说,大家意见一致,全力保留它的原来样貌。

于东峰期待“基建营”能搭上文旅产业“快车”,再“时髦”一把!

--> 2024-05-10 本报见习记者 师 越 实习生 樊 帆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9589.html 1 藏在建筑里的“时髦”岁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