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主动靠前化解风险 科学高效应对灾害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写在全国第十六个防灾减灾日之际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厅

工作人员为市民科普防灾减灾知识。

我区开展广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我区开展校园应急逃生演练。

宁夏三面环沙、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地震、干旱、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任务艰巨繁重。自治区党委、政府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立足多灾种灾害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出台《关于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工作的方案》,高位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职能,有力推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措施落细落地。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持续夯实综合减灾基础,着力提升灾害治理能力,有力促进了全区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向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风险预警防范。落实自治区重大安全风险会商研判防控工作机制,建立“1+12+N”机制,开展常态会商、临灾会商,督促各地各部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为有效防范灾害事故提供有力决策依据。建立联合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提示、预警信息,受众达1500万余人次。狠抓公众意识提升。着力补齐人为因素的“软肋”,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分层级、分类别开展宣传教育培训,5000余名干部同上安全“超级课堂”,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周、安全宣传“十四进”活动,累计培训党政领导干部9万余人次、监管人员1000余人次、企业员工10万余人次,宣传受众500万余人次。着力引导全民关注身边的灾害风险,增强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意识,推动公众防灾意识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转变,自救互救技能从“知道”到“会做”的转化。狠抓基础工程投入。截至2023年底,全区各地各部门累计投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领域资金92.5亿元。2024年,抢抓国家增发1万亿元国债政策机遇,积极推动谋划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79.27亿元。

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巩固深化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应急救援体系“两个措施”,制定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职责。规范自然灾害信息报送,在乡镇(街道)等重点点位建立信息直报点325个,确保信息报送更及时、应急指挥更高效。加快完善应急法治体系。坚持立法先行,推进急需适用的制度和标准制修订,《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条例》等3部法规规章被列入自治区政府2023—2027年立法规划。修订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灾害救助预案》,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切实提高各级应急救助能力。加快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建设“区市县乡村”五级4700余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干部报灾、救灾能力。完善群测群防机制,落实县、乡、村、组四级防控责任体系,开发预警预报电话语音提示功能,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

坚持精准施策,科学防治自然灾害。全面完成风险普查。采集20余个部门致灾隐患、承灾体等6大类灾害数据信息共340万条,完成全区灾害风险要素“全集”调查。编制区、市、县三级28个行政单元综合灾害评估与区划,科学界定全区灾害风险重点区域,普查成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分策治理地质隐患。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分级提出防治建议,按照“宜治则治、宜搬则搬、轻重缓急”原则,指导各地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密防范水旱灾害。全面落实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逐级明确水库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职责,指导各地对全区水库、山洪沟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和“回头看”,严格落实基层包保责任和临灾“叫应”机制,确保防汛抗旱工作不挂空挡、不留盲区、责任到人。守牢森草防火关口。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实施意见》,系统规划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持续推动森草火灾扑救向以水灭火、空地一体纵深拓展。紧盯自然保护区、林场重点区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建成银川市西夏区、灵武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训练基地,有效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能力。

坚持未雨绸缪,做实应急各项准备。锤炼应急救援能力。全流程组织“应急先锋·2023”抗震救灾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深化邻近省(区)应急物资保障领域的合作交流,为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探索了有效路径。跨区支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受灾地区救灾物资700余万元,高效完成2500套活动板房援建任务。建强应急救援力量。出台《自治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办法》等制度,填补了相关工作政策空白,做法向全国推广。建成2支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2支森林草原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圆满完成国家消防救援宁夏机动队伍196名指战员进驻任务,全区自然灾害救援力量持续加强。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购置高空侦察运输无人机等应急救援设备器材5200件(台、套),争取国家扑火物资4500台(套),提升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出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基本形成区市县乡村五级储备布局。

当前,我区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水旱、气象等自然灾害多发,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高,极端天气灾害增多与大震巨灾风险加大并存。自然灾害的复杂性、耦合性进一步增加,一些“想不到”的风险逐渐凸显。面对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使命扛在肩,周密安排部署,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筑牢防灾减灾基础,做好应急准备,以高水平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综合防灾减灾。调整优化各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强化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督促各涉灾部门做实做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持续加强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提高精准性和预见性,强化研判结果运用。健全自然灾害常态化普查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普查成果应用。全面完成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加强灾情统计核查,精准开展灾害救助。做好灾害重点危险区和偏远地区救灾物资前置,完善市、县(区)分级储备落实台账,满足本地区应急响应物资保障需求。着力提升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及能力,深入开展安全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局面,提高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持续强化重点工程防御。抢抓增发国债项目机遇,实施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预警指挥项目,优化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改造提升应急指挥中心设施设备,提高多灾种灾害链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支撑保障能力。实施航空应急能力建设项目,结合区域灾情特点和实战需要,完善无人机平台等装备配备。实施基层防灾项目,建强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健全县乡综合救援队伍,加快补齐队伍装备短板。推动有关部门接续实施自然灾害防治“八大工程”,切实提高全区自然灾害抗御水平。

持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实施《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抢抓政策机遇,深化科技赋能,启动宁夏全域智慧安全工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进“一网统管,一图通览”智慧安全管理,提升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围绕基层治理能力、法规制度建设、科技人才支撑、社会共建共治,突出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持续优化装备设备,加快培育防灾减灾行家里手,推进灾害风险隐患早期识别和快速报送,确保“装备+队伍”齐头并进,有效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持续强化灾害应对处置。立足防大汛、抗大旱,聚焦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紧急情况要果断转移群众。督促行业部门落实抗旱减灾措施,加强水源调度和抗旱用水管理,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立足防大震、抗大险,完善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举办地震灾害业务培训,优化应急响应快速处置机制、队伍力量指挥调度机制、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做足做细大震巨灾防范应对准备。立足防火灾、控火源,修订应对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专项预案,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健全源头管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长效机制,全力构筑防灾减灾救灾的坚固防线。

--> 2024-05-12 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厅 ——写在全国第十六个防灾减灾日之际 主动靠前化解风险 科学高效应对灾害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9680.html 1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