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作为文字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万般风光在你身上书写,千种风情随你传达,鸿雁传书,传个传世佳话。”5月6日,谈起纸作为文字和文化传承的载体,纸文化博物馆馆长李宁勇说。
李宁勇对造纸颇有研究,不仅能用自己造出来的纸张做出各种生活用品,还掌握了复原“西夏造纸术”这门绝活。
“我老家在同心农村,小时候我的祖辈都会造纸。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好,造纸也算是谋生的技术。”李宁勇说,“家里用的锅碗瓢盆都能用纸做,从小听爷爷讲怎么造纸。”
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使李宁勇从小就对传统手工技艺特别感兴趣。“小时候就是看着好玩,那时虽不知道它是一种非遗文化,但就很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来。”
西夏造纸技艺则是李宁勇父子结合祖上手工技艺,继承恢复了非遗保护项目的造纸术。李宁勇介绍,西夏立国后继承前代造纸技术,同时向中原宋朝学习,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西夏纸。其主要原料是麻料、树皮等以及少量棉花、麦草、芦苇等,经过选料、温润、切碎、洗涤、浆灰、蒸煮、捣料、打槽、抄纸、干燥、加工整治等一系列复杂的环节,才得以完成。
为弘扬中国纸文化,2010年,李宁勇在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原北典农城遗址一带的杨家寨村创办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纸文化博物馆,10大类展品琳琅满目。
纸文化博物馆由中国古代造纸史展厅、现代纸工业纸品展厅、各类票证证照展厅、书刊字画展厅、印刷设备展厅、休闲娱乐互动区域六大部分组成。特别是古代造纸史展厅用图片、文字、实物和模型等,展示了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发明、发展和外传的历史过程;书刊字画展厅收藏了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日记、信函、创作札记,人们可以透过这些发黄的纸张感受历史的真实。
在体验活动区域,李宁勇介绍,纸文化博物馆不单有完整的手工造纸体系,还有一套完整的印刷宋体铜字模和铜活字,而且还有过去的印刷机。“你看这台袖珍印刷机,是20世纪70年代国内生产的。别看它小,却涵盖了印刷的所有功能,包括烫金工艺等。”李宁勇说,这台印刷机是2012年10月由甘肃日报社所属组织甘肃封片戳研究会赠送给纸文化博物馆的。
记者了解到,纸文化博物馆被收录于2012年度国家博物馆名录。2016年被授予银川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并多次受到中国造纸学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以及自治区有关单位褒奖。
“因为热爱而坚持,因为坚持而热爱。”李宁勇说,当前许多民间艺人的生活和技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即便面临困境,民间艺人依然坚守着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他们深知,非遗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这种情感纽带,使李宁勇们始终不遗余力地在传承中更好地激活着非遗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