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对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六个坚持”的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在主动融入和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争先进位、贡献力量。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承载能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升级传统产业夯实根基,以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振兴,以培育未来产业赢得先机。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推进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循环化改造,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化为现代产业。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为重点,加大力度发展精深加工、配套服务等下游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立足清洁能源、算力产业的发展优势,加紧在人工智能、氢能汽车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落地,着力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氢能和新型储能、智慧旅游等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构建“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前沿技术的引进转化,完善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和宁夏高等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布局建设,着力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大保护,抓好“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黄河宁夏段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防沙治沙等重大工程,加快推动贺兰山修山、整地、增绿,六盘山保林、涵水、固土,罗山固沙、造林、保荒。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三区三线”,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深入推进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宁夏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项目等国家“双重”工程项目。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注的油烟、恶臭等污染问题,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一体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制度集成、机制创新,认真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入推进“六权改革”,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用好中阿博览会等开放平台,以大开放、大开发赋能高质量发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融入服务“一带一路”,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水平,组织实施卫生健康、减贫惠民、绿色低碳等民生合作项目,推进“三大全球倡议”落地落实。服务办好中阿博览会、中阿政党对话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驻华使节地方行等重大会议活动,促进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全力推动经贸、科技、投资等领域对外交往和务实合作。坚定“不沿边、不靠海照样可以搞开放”的信心决心,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构建“3211”国际国内大通道。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中国(宁夏)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深入推进高水平内陆开放。深层次推进东西部合作,推动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样板,推动宁夏成为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强新型能源保障,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提升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能力。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强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发利用,加大煤矿、千亿气田开发力度,加快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抽水蓄能和储能设施建设,推动煤炭外购重载铁路规划建设,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智慧能源体系建设。以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为重点,用好沙漠、戈壁、荒漠开发新能源政策,全力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绿电园区”试点工作。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开源、节流、优化、挖潜并举,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有序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培育更多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金娃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闽宁协作迈上新台阶,紧密结合两省区实际,加大对接力度,加快双方资源整合利用,深化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劳务用工、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协作。

坚持民生为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获得感幸福感更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更好统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经济工作和“三农”工作,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争在核心种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不断做大做强“六特”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量质并重保耕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技集成配套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全面提升县域、城区发展质量效益,全力打造强县区、强乡镇、强产业村,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推进示范区创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既“管肚子”也“管脑子”,把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工作做实做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紧紧围绕、毫不偏离主线,所有改革发展都要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无论是出台法规规章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大力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执笔:孙治一)

--> 2024-05-14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9830.html 1 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enpproperty-->